不到半月就让她审案,还是萧嘉树的表现给董云留下了值得培养的好印象。 才有了移交到萧嘉树手上的几件案卷。 当然若是判错了,有冤假错案出现,董云也不会因为萧嘉树是谁的弟弟而留情。 结果手下滔滔不绝的赞扬声,说萧寺正三天连破多案。 比起手下那些官吏跟茶楼里说书一样匪夷所思,董少卿还是让人调来卷宗,亲自查看破案详情。 两盏茶的时间过后,董少卿才压下心头的震惊,指着卷宗的某些纸页,“可让人确认过了?” 手下都是跟了多年的人,知道他的意思,“萧寺丞说的都是真的。” 那一平民男子溺水的案件,死者父母说是失足溺水,但此案仍存有疑点。 萧寺丞去过死者的房间,通过房内的物件摆设一眼便看出了死者是左撇子,以此为证据推翻了意外死亡,而是他杀,最后查明是死者弟弟将人推入水中,偏爱幼子的父母不惜伪造假象想要蒙骗官府,结果自然是三人都被下狱。 那件富户盗窃案更是简单,单单从掉落在角落的散碎珍珠颜色,就查出了犯人是在厨房帮佣。 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,连事主都没想到破得这么快。 萧寺正当时说道,“名贵的珍珠时,一定要手帕拿或包着,因为若不用的话,会使珍珠碰到手上的油渍,使珍珠表面光泽消失得更快。” 曾随行的官吏向董少卿绘声绘色讲述道。 董少卿沉声道,“这几处地方命人记下,交给我。” 日后遇到案件,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。 除了一些新奇卓有成效的技巧方法,从案卷中,董少卿还看出萧嘉树此人极为细心,见微知著,思维敏捷甚于常人,仅凭犯人家属衣着上的细节,就能查出昨晚去了何处,找到案件中的重要证据。 这让董云更加放心地将多的案子交到萧嘉树手上,大理寺就没有缺过案子过,不仅是京城及其附近州县,还有常有天下各地的重案,常常还要抽调人手外出,人手再多也是不够的。 连在科技发达的现代,许多非重大案子的警力还犹有不足,何况是在这个单靠人力的时代。 萧函与大理寺第一次接触的涉及镇武侯府的案子,她虽然有随行陪同,但不像现在,时机身份都合适,可以尽情施为,主导案件。 萧函连破数案,这其中有小如盗窃,大到杀人,都让她在大理寺内声名鹊起,而且名声有往外扩散的迹象。萧函依旧如故,认认真真看经手的每件案子,外出勘验现场,查访追踪疑犯。 无论在哪里,能力都是值得令人敬重的,尽管可能会有人因为萧嘉树来到大理寺没多久就深受少卿大人看重,心生不满嫉妒,但谁让萧嘉树不仅破案神速,而且不吝惜教授自己查案断案中的方法技巧。 比如不同案件中自杀和他杀的区别,通过足迹判断身高,以牙齿看出大致年龄等等。 这些东西连大字不识的衙役都能学会,却又十分实用有效,连带着许多小案子的破案速度都快了许多。这些看起来累赘琐碎小案子虽无法上达天听,也不被朝中高位的人关注,但却令董少卿很欣慰。 大理寺在京城民间的名声也好了许多。 董少卿对萧嘉树的才能也有些眼馋,但以她现在的表现,独当一面审案都够了,要是为了学会这些东西将人带在身边,不免有些浪费,只让人记下每次案件过程笔记。 ———— 萧嘉树那日说的话,在韩瑾瑜心中停留了很久,但萧嘉树入大理寺后,就没有碰面的机会,韩瑾瑜也没有什么心思关注。 但没想过仅仅过了几个月,他又再次听到了萧嘉树的名声。 本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,韩瑾瑜当年也是在做了不少实事政绩后,才渐渐淡化这些光环。 要想盖过一个大的名头,只能用更大的名声。 萧嘉树做的比他还要成功。 坊间的百姓不像大理寺内的官吏,会了解知晓查案中的技巧方法,在他们看来,还只是个唇红齿白,面如冠玉翩翩少年郎的萧大人,只看了一眼,问了几句话,就找出了真凶。 因着许多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