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令箴想起了小妻子谈起这个问题时那惋惜的小模样。 宫令箴不知道林蔚然当时是替他惋惜, 是心疼他被蒙在骨里, 并不知道他被林昭然偷走了多么重要的东西。 他只以为小妻子会有那样的表情, 皆因科举改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,还包含了林蔚然的,以为她为科举改制一策被萧凡他们弄得七零八落而惋惜。 犹豫了半晌, 他拿出了一张奏折呈上。 皇帝眼睛一亮, 忙让梁东海将之呈上来。 只见奏折上面写着:皇上可下旨说明, 将此次科举改制第一科拟为恩科,恩科会加大录取人数,此后三年才再次开科。 而作为科举改制后第一次开科,殿试的试题难度会是大梁史上最低,三年后再次科举就不是这么容易了。 先前进士科与秀才科考了前十的考生,此次重考不糊卷,由皇帝亲自阅卷。 泰昌帝阅完之后,大喜,于是令人将之拟成皇榜,张贴于贡献大门左边。 然后接下来的局势果然如泰昌帝所料,捋顺了。 这些意见考虑了方方面面,将整个消极懈怠的局面都扭转了过来。 听到取士人数会比之前还要增加两成,考试的难度还会降低,并且三年后才能再次科举,而非每年一次了。 听到这些,考生们大多都愿意并且感到庆幸。 只是前面考得好的,比如谢洲之流,他们本来就考到了前十。重考于他们而言的风险很大,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拿到之前那么好的名次。 如果没有最后一条补充,那么这道标为科举改制的补充说明的圣旨,不过是牺牲极少数人的利益,成全了大多数人而已。 但有了最后一条的补充,这下皆大欢喜,之前进士科与秀才科前十的考生都有机会让皇上直接阅卷,这是多么难得的荣耀与机会啊,也是最真实的检验。 种种举措出来,消弥了考生们的不满情绪,考生们满意了,他们背后的家长世家们自然气就顺了,不再胡搅蛮缠。 听到考生们都回去埋头苦读了,而不像之前那样,流连于酒楼妓院。泰昌帝很高兴。 “看来这事不是不能成功,而是看由谁来做。” 泰昌帝回过味儿来了,如果这事还将由萧凡等人,仍旧是一团糟,但换了宫令箴,三言两语便将世家们的逆反情绪给捋顺了。 泰昌帝只当是宫令箴的几条建议扭转了他们对科举改制的抵触。 却没考虑到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随着时间的发酵,这些世家们也渐渐接受了事实,毕竟皇帝金科玉令是不可更改的。 但是吧,这事还真不能再由萧凡等人来做,否则这些世家一样会继续不依不饶。一句话,就是不能让萧凡他们那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