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俩姐姐家,他也闷头不说话,只给各自倒了半袋子小麦,说是给孩子们过年包饺子吃,就没二话了。 这边林雨桐也说呢:“今年给老家寄东西,要不要给你那俩姐姐寄?” 四爷就说寄吧,“……难为她们还都记着丹阳。” 去年因为年前被李月芬搅和了一下,把这一茬都给气忘了。今年这个新娶回来的妯娌一来,倒是叫她把这一茬事又给想起来了。 给农村寄东西,当然是怎么实惠怎么来了。 白面一家十斤,大米一家五斤,腊肠一家两斤,这就行了。 正说着话呢,晓星过来了,手里拎着一双非常漂亮的小红靴子,逗丹阳呢:“……臭丫头,你看这是什么?” 丹阳就乐了:“小红鞋。” 晓星过去蹲下去叫孩子试鞋,还说林雨桐:“老是给孩子穿布鞋,买双皮鞋怎么了?” 孩子老穿皮鞋并不好。 林晓星却认为好看最重要,她不光给晓星买了,还给援朝和援华买了。两孩子走路还不稳当呢,“你就是瞎花钱。”林雨桐说她。 把林晓星给惆怅的,“我哪里瞎花钱了,好几年都没添新衣服了?” 今年有孩子,本就难。这入了冬了,她就说:“给舅舅舅妈织一身毛衣毛裤吧……” 苏瑾没法反对,人家给你家那么多金条,你说你反对人家对舅舅舅妈好,这有点说不过去。 但这没法只给范家舅舅舅妈啊! 给老太太不应该吗?给了老太太,不给人家那位当娘的,就更不合适了。 人家那可不是亲妈,可自家援华在林家,也没有被区别对待。孩子把人家叫姥姥,叫的可亲了。要是对孩子不好,孩子能那么亲近吗? 越是这种不是亲的,越是礼数上不能马虎。 于是,给范家两口子也别毛衣毛裤全套的上了,先一人一件毛衣,“等明年,明年再送毛裤。” 于是,范家两件毛衣,林家两件毛衣。 剩下的毛线,不够织一件毛衣的。林晓星就改成织毛袜子毛手套了。给范云清一双袜子,给抗美一双小手套。然后给林百川这个爹倒是多了一件,一双袜子,一个毛耳套。 林雨桐给了晓星一套小夹袄,等开春了天暖和了孩子能穿。 晓星还挺高兴,毕竟林雨桐的手艺那真是没话说的。她又说起她婆婆:“……给寄过来的都是旧的。把苏瑾外甥外甥女用过的旧的都拿过来了。”但她不愿意给自家孩子用,宁肯叫穿丹阳的,也不穿那些孩子的。这话还不敢跟苏瑾说,因为她老觉得,那些孩子没丹阳干净。 林雨桐就提醒她:“别忘了给你公公婆婆的那份。要不然人家苏瑾嘴上不说,心里得有意见。” 这一提醒,把晓星又给心疼了半天。不过想想,娘家这边,属于几拨人。人数上绝对占优势。 可人家苏家,就老两口,真要是啥都不给,也说不过去。 于是又肉疼的买了毛线,叫苏瑾寄回去:“我这顾不上织了,织出来也恐怕不大合适。你干脆给妈寄回去。我记得妈会织。” 把苏瑾给高兴的:“妈会织,可会织了。要知道你给他们买这么好的毛线,哎呦……”然后在信里就强调,这是晓星叫买的。 苏大婶接到,估计跟大多数婆婆一样,会说一句:只晓得给自己老婆说好话。 年跟前了,林雨桐和四爷是收获外快最多的时候,哪怕福利票是有期限的,也是极好的,年前换成各种想要的东西。林雨桐一股脑的都给搬到了林家。 林家现在有媳妇嘛,辛甜就是再实诚,这出嫁的姑奶奶总送孩子回来,白吃白住的,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。 所以,林雨桐就把慷慨做到了极致。 叫辛甜拿这点心年货,送同事送领导,半点也不心疼。 一个个的都懂事,懂人情世故,家里看着就和气的很。 大年初二,照样在林家过。从今年起,就不用常秋云下厨了。林雨桐和辛甜,再带着打下手的林晓星,就能转开。 放寒假林百川和大垚回来了。回来就稀罕孩子,大垚买了鞭炮带着丹阳在外面放。结果不大工夫,舅甥俩就回来了。 还带回来一个叫常大满的。 常大满进门对着老太太就磕头:“……我爷我奶说了,叫我跟大恩人磕头。要不是林家恩义,别说是我姑姑,就是我们一家,也只有饿死的份。”响头磕的梆梆梆的。 不等人拦着,又对着常秋云磕头:“我爹说叫我给姑姑磕头。他是没脸见您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