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这话叫人哭笑不得。 因着林雨桐在银行学校里授课,好些人就来问了:如今这是几个意思啊?发行是怎么发行的?回收是怎么收回的? 林雨桐就说了:“去银行兑换就行。一万换一块!” 啥玩意?! 凭啥啊!凭啥一万换一块? 林雨桐又跟她们解释,这一块钱跟一万块钱能买到的东西是一样多的。 众人恍然:也就是这次的钱更值钱呗。 对!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。 不光各家等着去银行兑换,财务科也空前的忙起来了。 这新旧的交替,以后这进账出账的,钱币不一样了,面额也不一样了。之后的账目是要跟前面的账目做一个切割的。 这几天,她就来回的忙这事呢。 等把公事忙完了,才得空把家里的钱给换了。 家里的钱兑换之后也就三百来块,可这跟大部分人家比起来,也是绝对的富裕人家了。 很多人家就是就是三五块钱。 钱换出来了,第一件事就是教丹阳认钱。之前的旧钱认过了,但是之后不会怎么见到那种钱了,所以还得重新学了。 一分两分五分,一角两角五角,一元两元三元五元。 最大面额就是五元,最特殊的面额就是三元。 林雨桐记得后来还收回去了几个由苏国代印的版本,又换了不一样的一元和五元的版本,取消了三元版本,增加十元版本。 但具体是哪一年的,她都记不清了。 想不起来就不想了,这回再换自己肯定能给记住了。到时候再说吧。 就这十张面额的钱币,摆在丹阳的面前叫她认。 丹阳一脸的莫名其妙:“我认字的!” 钱上都写的呢嘛! 哦!对了!人家现在是小学生了。 别的孩子没有基础,她是有基础的,因此,对于她而言,学的并不是很困难。发书的第一天,一回来就拿着课本兴冲冲的念:“第一课……开学……开学了。” 念到这里,林雨桐就听着,看开学了怎么了? 然后没有了,她翻页了! 第一课就这三个字:开学了。 “第二课……上学……我们上学。” 进步了,是四个字! 好吧!林雨桐淡定了,人家课本就是这样的。 “第三课……同学……学校里同学很多。” 嗯!这一课的字数多了一点。好像一课比一课的要求记得字数多了一点。 林雨桐觉得这么下去这孩子的学习不用太担心的。 但是很快的,问题出来了。 丹阳爱念书,每天放学回来都对着朝阳念书。什么‘国庆日,开大会。大家欢呼m主席万岁’,什么‘马来了!马来了!你到哪里去?我到b京去。你到北京做什么?我要去看m主席。’‘我们要做m主席的好孩子。到了九岁,我们要戴上红领巾。’ 她每天对着朝阳念,朝阳到了学说话的时候了,然后猛地一天晚上,这小子说话了,叫的第一个人不是爸不是妈,他在说:“mao……mao……” 问题他说的这个口音啊,跟丹阳念课文的口音是一样的。 丹阳念课文什么口音? 她老师是什么口音,她就是什么口音。 就是这么神奇。 想象中的用普通话念出来的朗朗读书声是不存在的,每个初学的孩子都随着老师的口音,发着连大人都觉得绕口的音,跟着老师学认字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