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下山村里。 王家老汉抗着锄头,带着下地的几个儿子往回走,今年年景不错,他们家这二十几亩地长势挺好,眼见着第一茬庄稼已经能收了,王老汉连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。 王家二儿子往边上的田里瞅了一眼,转了转眼珠,跟他爹说道:“爹,要我看,等这季庄稼收完,跟妹妹说说,把他们家那片地给咱们家种行不?我瞧着他们家那佃户又没打什么好主意。” 王家老大皱了皱眉头,颠了下肩膀上的工具,埋怨道:“爹也得说说春花了,这都出来多长时间了,也不家去瞅瞅?”他们做哥嫂的不好说,免得爹娘多心,以为他们嫌弃小姑子。 其他两个儿子跟着附和两句。王老汉想想也是,当下点头道:“回头我就说她,都是你娘惯的。” “娘也是,石家一家子都走了,就她一个当媳妇的不去,算怎么回事?这要换我媳妇,敢说出这话就得先挨顿打!”石家小儿子很是不敢冒这个妹妹,他们都是家里的老小,自小也争宠来着。大了也差不多。 “打打打,你就知道打?谁家过日子三天两头打媳妇的?”王老汉一听就不乐意了,他的小闺女自然是怎么都好的。 “爹,不是我说你,我把话放这,就春花这样的,早晚被石家休回来。可别怪我这儿子没提醒过你。 我打媳妇两下怎么了?这娘们儿碎嘴就得揍,整天不干活,东家长西家短的,村子里谁不烦? 打两下至少她老老实实挺半年。你三女婿不打人,什么君子的。可你闺女这样的,换咱们家哪个媳妇这样你乐意?”王三郎撇撇嘴,很是不屑地说道。 王老汉深深吸了口烟袋,吐了烟圈儿,没言语。爷四个一时无话,默默地往家去。 人的心里都有杆秤,是非好赖自有衡量。 农户人家下地的时节吃三顿饭,白天累了一天,傍晚这顿吃的就比较硬实。 王家的饭桌上虽然没有大鱼大肉,但菜也不少:南瓜炖土豆,鸡蛋炒韭菜,萝卜缨子炖豆腐,蘸酱菜等,加上一锅糙米饭,分量十足,管饱。 三郎媳妇瞥一眼早坐上桌的小姑子,不屑地撇下嘴角,对着空气漫声拉语地道:“中午送饭回来的时候我碰见胡家娘子了,听她说啊,石家回来人了。这两天正找人催往年欠的租呢。” 虽然她没特地跟谁说,可自然有人搭话,二嫂正摆碗筷,接话到:“真有这事?那说不定就是真的了。前儿个我听邻村的四大娘跟我说,在城里见到一个人很像咱们春花女婿,她都没敢认。” 王春花‘切’了一声,不以为然地道:“听她胡嘞!就她那嘴里能吐出象牙来?还不敢认?又不是没见过面儿,真看见了还能不上前说句话?”说着翻了个白眼,再不搭理俩嫂子。 二嫂嘴角一弯,“我也是这么说呢。可四大娘说,那人一身的好打扮,像个大家公子似的,抱着孩子在米铺里买米呢。她瞧着买得可不少细米细面,真是有钱,连怀里的孩子都一身绸缎,怎么看都像忱哥儿。” 两个媳妇你一言我一语,说来说去都是这些话,王春花才不爱搭理她们呢,别以为她不知道,不就是嫌她呆得时间长么?爹娘在呢,哪轮得到嫂子们说话。她爱呆多久就呆多久。 倒是王老汉磕了磕烟袋锅子,说了句:“三丫也该回家去看看了,这出来个把月了,再不家去,园子都荒了。”王家世代种田,对土地绝对有深厚感情,最见不得有地白白糟蹋了。 当爹的发了话,王春花嘴上没应,心里却也泛起了嘀咕,琢磨着改天是得回去看看。 爹娘不差女儿一碗饭,王家祖孙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一张大木桌上,几个孙子和孙女吵吵闹闹声中一起吃饭。 “哎哟,这都吃上啦?”一个女音儿突然从篱笆门外传来,接着一串脚步声临近,一个四十上下的婆子进了王家大门。 春花娘连忙站起身相让,“她四大娘,你过了?一起坐着吃点?” 在农家,去人家里的时候遇上饭时,总是要让一让的。不过除非是特别熟的人,一般要点脸面的人是不会真的坐下吃的。 “不啦,不啦。我来就说两句话。”四大娘就是刚才二媳妇提的那个。 她拉着春花娘,故意悄声道:“春花她娘,我可跟你说,我家的那口子今个进城可是真的见到你家女婿了,就在书院门口。” 说着她一拍大腿,“哎哟!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。那气派,那体面,别提了。一身的绫罗绸缎……”然后四大娘滔滔不绝地描述了一回当时的情景,比她亲眼瞧见的还逼真些。 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