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么,当然是要本着成功的去的,谁都不想失败了。 为此林若青还特意在前月又往边境去的陈家商队里,让人给奇拉带了信,并且给了一块布料的样品,并且告诉他这边的成品可能要比预计时间稍稍晚上一些,如果奇拉想要那就依照原计划做下去,如果奇拉不想要了,那她会另寻买主。 毕竟约定时间里林若青现在无法给奇拉货物。 奇拉那边的消息一时半会儿回不过来,林若青能做的只能是等待,于是还是要专注在工厂这一块事儿上。 现在可以先打下木桩子不建,但是区域一定要先规划出来,这样的话以后再有扩张的机会也省得手忙脚乱了。 不过在这规划的过程中,还是有不少老师傅觉得不解。 “怎么还有专门给人盖房子让人睡觉的地方?”食堂用来吃饭这也就罢了,专门盖一片房子给女工们住,这在宋朝算是闻所未闻了。 加上招工时候说的那些条件,有不少老师傅都开玩笑说:“我都想让我们家丫头过来试试了。” 刘平南闻言笑道:“怎么不能?到时候咱们这儿每逢初一十五还会让先生回来上课,教人认字呢。” 赚钱和扫盲当然是要一起进行的,这都是林若青的意思。 请一个教书先生的价钱对于林若青来说九牛一毛,可是它可能给那些过来做工女孩子人生带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。这之中的许多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。 庵堂在十五的时候发出去的招工事情,在五月初一就迎来了不少面试者。 马氏是个会织布的,也懂得很多,不过还是比不上刘嬷嬷。刘嬷嬷当年织布绣花都是一把好手,绣花更是晓得很多将近失传的针法与花样。 且刘嬷嬷看人也准,她主持招工林若青也能放心很多。 五月初一一早,刘嬷嬷就在陈家马车护送下到了庵堂。 马氏对刘平南这个姐夫很看重,对刘嬷嬷自然也是。她早早就在外头迎接,嘘寒问暖。 刘嬷嬷也晓得亲戚之间的事儿,还专门给马氏的两个孩子带了东西来。又和马氏在一起话了一会儿家常。 “你那婆婆是个糊涂人,好在你男人不糊涂,现在既然住出来了那就好好过日子,把日子过好了才能让人看得起呢。” 马氏听了这话,想起以前在婆家被人欺负的日子,不免又流了两滴眼泪,她点点头:“我晓得。” 也没等两人多说几句,外面就陆陆续续来了人,翘首以盼站在门口。 “有人没有?” “什么时候开始招工有准信儿没有?” 马氏闻言拿帕子擦了眼泪,快步走出去看了一眼,门口站着的是七八个十四五岁的女孩,领着她们的是一个中年妇人,应该是一个村子一起带着过来的。 “你们站门口先等一会儿,里头的东西还没有准备好,等好了我出来叫你们再进来。”马氏说完又扭头回了屋里。 外头的人听见她这么说,心里也有了准数,因此也就放松下来站在一边等着了。后面还有人来的,她们还帮着马氏解释了一句。 而屋里头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少,织布的整个流程分出来的工序都要在面试里头看过去。 女工也分好几个等级,等级高的工钱就高,等级低的工钱低。这之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还有工种的问题。 等准备得差不多了,马氏便让自己的大女儿出去喊了一声,分次领了五个女娃子进来,在刘嬷嬷的审视下一样样做着被要求的事儿。 一个上午的功夫一共见了有百余人,不过最后被刘嬷嬷给留下来的只有三十几人,剩下的都没选上。有不少人会织布也会绣花,可那手艺在刘嬷嬷看来太过于粗糙了些。 下午则另外又招了十几个人,暂时加起来一共五十人,第一次招工也就结束了。 厂房建设进行了一个多月,整体便差不多了。毕竟是人手多又不差钱,建设的速度自然是快的。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从木匠铁匠那边定制的各种工具,也紧赶慢赶的在六月初全都完成了。 六月十五,女工们正式开始上工。 第75章 五十个女工,有二十个是织布的, 有二十个是刺绣的, 剩下的十个则是做这些之外的杂活。不过这头一批的货并不需要刺绣, 因此四十个主要的女工全都安排在了织布机前。 一千匹布其实并不多, 如果说起利润应该差不就是来回的车马费罢了。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头,保险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