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惜金掌柜说道:“能不能在琉球长得好,我却不懂。我金记珍粮,也没有出售种子的资格。贵使也看见了,鄙店售卖的,都是用许多庄稼新试制的各种精粮。按我家老爷的说法,陛下称之为再加工。如今粮种之事,都是新设的农业部在掌管。贵使有心,此次可奏请陛下。若是陛下允了,自有农业部来办理。” “多谢!”毛龙吟作了个长揖,“但金掌柜必定知道这些好粮种习性,还请指教……” 毛龙吟觉得今天大有收获。 不论大明征讨日本之后对琉球将会有什么影响,但琉球那里依靠海贸获利的形势已经在变。 现如今,确实只有权贵才吃得起米,因为赚得到钱,能买。 而琉球的寻常百姓,只能想方设法,或捕鱼,或靠着不高的收成活命,或采摘那边易活的苏铁果等一些野果。 在那大同馆,他知道了什么叫大同。而诸国宣交使访查政风民生回报大明天子,想来大明皇帝也是盼着看到诸藩官员为百姓而操劳的。 能做到藩国重臣的位置,他不是没有做过最坏的猜想。 但不管怎么样,藩国还是需要有人治理吧? 今天,琉球国继承人“何不食米”的言论,毛龙吟说了一句“见笑”,只怕后面也会传开的。 实际也确实如此,当天夜里,严嵩就得到了礼交部那边汇总来的消息。 今年诸藩使臣汇聚京城,大明君臣是有大事要办的。 皇帝那边自然有人手在做事,而礼交部作为直接办这件事的衙门,诸藩使臣及随员既然已经有人抵京了,那么他们的动向自然是要关注的。 外松内紧,哪怕表面上的遣官员陪同,今年也没有了。 为的,就是让他们先在京城自由活动。 若有人惹出了事,那只会给大明更多筹码。 若有人不甘寂寞、四处活动,那也能窥见一些他们的想法。 琉球使团的行止在严嵩这里根本排不上号,他现下更关注的是吐蕃使团。 同样,宫里的朱厚熜也收到了锦衣卫和内察事厂的日常奏报。 看完之后,朱厚熜只是冷笑了一声:“蠢材还是这么多。满速儿重建察合台,俺答在汗庭之下推行黄教,这些人是仍旧不知道这些消息吗?听闻吐蕃高僧到访,就忙不迭地请入府中?” 陆炳在一旁屏气不语。 自从吐蕃和俺答搅在一起后,皇帝对藏僧多了关注,陆炳自然也要在这些方面做功夫。 实际上,藏僧在大明甚至京城一直就很活跃,颇有一种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感觉。 据说宣宗时期,滞留在京城的藏僧因为过多,当时请归的藏僧就多达千余。可是这些藏僧,来往的权贵官员实在多,其实一直是无法避免的。再加上大明和吐蕃明面上已经安稳了一百多年的关系,在大明实土范围内活动的藏僧究竟总共有多少,谁也没个准确数字。 远的不说,正德皇帝就跟藏僧也有密切往来。 这一回,吐蕃遣使抵京,又来了数位高僧。 既然没有对他们的行止做出更严格明确的约束,他们自然开始用各种手法,或者被延请,或者主动拜访,抓住有些权贵人家府上老人患病了等各种机会开展了活动。 朱厚熜看完了名单,随后就对陆炳说道:“文官且先不管,你替朕去名单上的这些勋戚家里走一趟,代朕关心一下他们。问一问,什么难处不好办,要请僧道做法渡劫?” 第466章 给机会不中用 陆炳欲言又止,但却没有挪步。 于是朱厚熜察觉到了动静,重新抬起头看着他:“怎么?” “陛下用兵在即……”陆炳咬了咬牙,“臣以为,有些勋戚延请蕃僧入府是真的,但若只因如此便……有些小题大作了。陛下明鉴,说实在的,许多勋戚府上,实则都是些夫人们想做这些事。诸位勋戚嘛……有的没在意,有的根本想不到这上面去。” 朱厚熜皱了皱眉:“照你这么说,寻两三家打个样你也办不到?陆炳,最近帮人求情转圜越来越多了啊。” 他的话说得重了,陆炳当即跪下:“陛下恕罪!陛下明鉴,臣也是一片忠心。臣以为,与其敲打,不如暗查。有了实据,问罪吐蕃更加理所当然,警醒众臣也更加有效。” 朱厚熜这才若有所思,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