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宝雅讲得有趣,初瑜想着那纵马放歌的日子,对宝雅道:“这般说来,在蒙古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难熬。” 天慧坐在母亲身边,听了宝雅讲的小兔子,也不禁支起了耳朵。 “难不难熬的又能怎样?王府里的那些格格,打小各种规矩教着,有几个大声说话的。到了蒙古,孤零零一个,有谁会心里好受,还是得自己开解自己个儿。现下,科尔沁那边,也修王府了。虽比不上京里繁华,但是吃穿用度上也委屈不了什么。听说早些年,那些嫁到草原上的老姑奶奶们,还要住毡包,喝马奶。因饮食不调,那时候的嫁过来的格格,鲜有长寿的。”宝雅说道。 初瑜听了,怕引得宝雅伤感,转了话茬道:“宝格格包过粽子么?明儿就端午,已经叫厨房那边准备了糯米。要不叫人拿来着粽子页与馅料,咱们自己动手包粽子玩?” 宝雅听了,来了兴致。不过,看了初瑜一眼,还有些担心,道:“你还养着病呢?” “又不是力气活,就是坐在炕上动手罢了。”初瑜见宝雅也有兴致,便吩咐人往厨房那边取材料,又叫喜彩取了绣线。 少一时,馅料送到,初瑜与宝雅两个退去手镯,净了手,开始包起来…… 别院,书房。 因今日没有别的差事,曹寅中午就到了,父子两个在书房,看曹颂使人送来的家书。 曹寅上了年纪,有些眼花,便吩咐儿子念信。 开头是请安,而后是报备家中平安,随后就是提及曹项外放之事。 曹寅与曹颙父子两个听了这条消息,都颇感意外。 曹寅已经是皱眉,道:“好好的国子监不读,做什么训导?颙儿,给老二去信,就说我不准,这不是胡闹么?” 曹颙看看手中的信,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父亲,怕是来不及了。小二在信上写着,小四从吏部已经办好手续,初六就要启程出京赴任。” 曹寅听了,不由叹了口气,道:“还以为老四是读书的材料,咱们曹家也能出个进士。” 曹寅少年时入宫为伴读,同纳兰容若一道,同大学士熊赐履读书。 康熙十一年,曹寅与纳兰容若一同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,两人同年中了举人。时年,曹寅十五,比十八岁的纳兰容若还小三岁。 次年,曹寅就选授侍卫,在御前当值,没有走科举仕途。纳兰容若则是考了参加会试落榜,三年后进士及第。 说起来,这也是曹寅的一个心结。他希望子弟们能走科举仕途,不要光靠着祖宗余荫。 毕竟在世人眼中,科班出身才是正途。秀才、举人、进士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