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父子只相差十七岁的情况下,高孝璋究竟能不能熬过自己。 高澄遣人将两个名字送往晋阳,征询高欢的意见。 心爱的女儿也没有落下,高澄还没有为她们取大名,只是将元明月所生的长女唤作阿宓。 等候她出生的当晚,高澄梦见自己身处洛水河畔,洛神御风而来。 而晚了阿宓一天的次女由小尔朱所生,乳名叫果儿,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开心果。 两儿两女的平安降生,让高澄欢喜之余,也能放心投入到政务当中。 一连休息了五天,第六日清晨,高澄早早就身处中书省,捧读各地寒门学子的书信。 他们将信件投到当地府衙,由州县长官安排信使统一送来洛阳。 那一句句激昂的言辞,与对不公的控诉,让高澄久久难以释怀。 扪心自问,他开科举最主要的目的并非公平。 不能忍受士族子弟无分优劣,悉数为官,是次要原因。 通过科举,将选官权力由各地回收至中央,加强中央集权。 每一个学子为官,都需经过高澄的选录,通过他们或任职中央,或放任地方,从而在各个部门彻底掌控这个国家,而并非以往派一个心腹担任刺史这般粗糙。 这才是高澄的主要目的。 也是他等不及统一,便着手于开创科举的原因。 相对的公平,只不过是顺手而为。 时代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若非经过晚唐的屠戮,权力也难以从士族转交到两宋以后的寒门手中。 高澄无需等那么久,他所创科举,不同于隋唐科举对门阀利益的保护,只重才能,不看出身。 不可否认,如今知识被士族掌控,所录官员也注定多是士族出身。 但只要坚持重才不重出身的原则,通过开科举,推广蒙学与各级官学。 发展印刷术,将知识由世家大族,转移至民间。 有生之年他一定能看到出身寒门的学子,在朝堂崛起。 毕竟自己也才十七岁,年轻是最大的本钱。 哪怕花费二十年时间兴文教,培育出大量寒门优秀人才,他也不过三十七岁,正值壮年。 高澄之所以执着于对寒门学子的培育,最重要的原因是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区别于士族:他们难以威胁皇权。 开明如李世民,也会因为五娘子的乳名而冤杀李君羡。 要改变这种不安全感,正需寒门崛起,他们没有家族力量支持,或许能走运连出数代进士,但到底是比不上门阀数百年的积累有威胁。 说到底,废除九品中正,开科举,高澄的初心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