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解决,就等着她这边大展拳脚,下面沸反盈天,甚至出现起义吧。 可这事绝对是朝臣们的肺管子,一戳就炸,所以前期绝对不能让他们发现,是苏叶这个皇帝在背后推动。 她必须清清白白,最后被人一步步推到那份上,不得不答应改革律法。 那么事情发展需要一个导火索,那些擅长闹事的学子就很好用。 报纸上先报道一个官员判案不公的例子,引导双方论战,让人知道,不是官员能力不行,而是这本就无法可依,而在人情上,原告和被告都情有可原。 如此争着争着,大家就会发现,这也没有律法可以依靠,那也没有律法可以查询,官员判案全靠良心。 这得发生多少冤假错案啊! 然后好嘛,冤假错案说来就来,报纸与时俱进,报道几篇官员钻法律漏洞,害得无辜之人有冤无处诉。 窦娥故事深入人心,老百姓最怕什么?最怕官府欺压百姓,冤屈得不到伸张。 看见报纸上接连出现这种事,心态一下子就崩了,届时就不只是学子们在闹事了,百姓肯定也会参与其中。 再让人引导引导舆论,要求修改律法完善律法的呼声会越来越高,民情会教那些坚持反对的大臣做人。 但凡他们不想背上绝世骂名,就必须在这件事上改变态度。 之后,苏叶会广邀懂律法,了解民生,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参与一场举世无双的大辩论,讨论律法该如何修定。 当然了,修改律法这种大事,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他们的想法来,这只是一个引子,让朝臣不得不重视并立刻做出改变。 苏叶没有多说,只让梁源记下便是。 三天后,还真有学子写出好文章,刊登在报纸上,挤掉了安孟文一个名额。 但还远远不够,他不过替换了一篇文章,让原本批评的内容变成夸赞,顿时报纸上的内容再一次形成微妙的平衡。 骂的有,夸的也有,看起来就和之前一样在互相掐架。 不过这位学子的成功,鼓励到了其他人,越发认真写文章投稿了,甚至顾不得科举近在眼前。 甚至那些一心读书之人,也被同僚拉来,帮忙写一篇。 读书辛苦,也需要放松一下嘛,劳逸结合才是王道。至于写那样的文章算不算劳逸结合,懂的都懂。 这次的事会闹许久,没有个把月消停不下来。 而苏叶没再关注,多少国家大事都忙不过来,实在没时间关注这个,安孟文是个非常靠谱的人,交给他很放心。 在忙碌中,迎来林府大办宴席的日子。 这次宴会,引动整个京城有头有脸的人,从早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