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道则是分装,她画图,让言掌柜去窑厂制作了清一色的白色小瓷瓶,瓶子上还印了花色,写了四个字:赵氏大河。 一看到这四个字,就知道是和肥皂出自同一个厂家。 程弯弯马不停蹄忙碌着时,吴小锤过来汇报:“婶子,吴大人来了,说是有些事找您商量。” 她有些微讶,这位吴大人自从来大河村之后,一直待在新建的办事处,鲜少出门,除了二狗结婚那天来过她家里,再也没和她打过任何交道,她还真想不出吴大人找她来商量何事。 她洗了个手,回到院子里。 吴大人正在院子的石桌边上坐着喝茶。 “见过吴大人。”程弯弯走进去,行了个常礼,“不知吴大人前来所为何事?” 吴大人将脚边一个铁制的东西拿起来,笑着道:“这是工部改进后的蜂窝煤制造机,穗孺人看看如何?” 程弯弯将东西接过来仔细打量,真不愧是朝廷出品的东西,特别精致,原来的方孔改成了圆孔,推拉十分顺滑,一点都不卡壳,仔细看,活动的位置似乎是钢制品,在这个年代,钢比铁更贵重,属于朝廷管制品,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接触不到,煤炭产业能用到钢,足以说明朝廷对这一产业的看重。 她夸赞道:“改进之后能提高制煤效率,工人也能轻松很多。” “我今日来,是工部委托,他们希望穗孺人能画出更多类似的图纸。”吴大人叹气道,“以往的煤炭只能用于朝廷大型器皿的冶炼,有了蜂窝煤,老百姓们终于也能用上大热大能之物,但还是不够。” 程弯弯明白工部的意思,不过受限于时代技术,她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。 目前来说,有一件更重要的事。 她缓声开口道:“这阵子,我看了不少关于煤炭的书籍,书中记录,北地十四州发现了成百上千座大小煤山,当地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领了煤山的差事,据书中统计,北地平均每十天会发生一次煤山塌方或者爆炸事故,最多一次死亡人数过两百,许多家庭支离破碎……” 提起这个事,吴大人无力的叹了口气。 他也是北方人,族里也有人在煤山干活,去年,他一个远房的堂兄遇到了煤矿塌方,虽然救出来了,但成了个跛子,如今生活温饱都成问题,全靠族里接济。 像他堂兄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。 他试探性开口:“穗孺人提起这件事,是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” 这段时间,程弯弯确实是看了不少关于煤矿安全的书籍,现代的看了一些,都是高科技,这个时代无法应用,后来她看了很多明清的煤矿管理记录,比唐宋时期先进了许多,就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目前处于哪个阶段。 她缓声道:“先去矿井上看一看吧。” 吴大人心中欣喜。 穗孺人既然提到了此事,那就是心中有了章程。 若是能想出避免煤矿塌方爆炸的法子,该会造福多少百姓,这是无量功德。 他立即起身,在前方带路。 走过这条主路,再走一盏茶的功夫,就到了煤山办事处。 这是办事处建成之后,程弯弯第一次过来,这办事处看起来和县衙差不多,从大门口进去,就是吴大人处理公务的地方,里头有很多衙差在忙碌。 这院子东南侧开了一个小门,穿过小门,就到了煤山正下方,这里修建了梯子,从梯子爬上去,就能看到挖煤的矿井。 “矿道往下修了一百尺,出了许多地下水,需要先排水,才能再安排人下去挖煤。”吴大人开口介绍道,“底下有八人负责挑水,上方安排二人将水拉上来……” 程弯弯仔细看着这些工具。 她在书里看过,古代的煤矿上,一般会安排一半人用来排水,在井道上方安装了轱辘,也就是后世的轮滑,能方便将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