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安安是听过以前有年纪小的学生考上大学还登报过。黄老师看的就是这类信息。才知道有人提前考大学的事儿。 但是林安安原本想着,自己都十六了,不算特别稀奇。应该不会上报。没想到竟然会上报? 她跟着老师到了学校了解情况,才知道报社是想把她作为典型。因为这几年高考,特别是后面录取率低了之后,农村孩子录取率是真的很低。这和环境有关,也和思想有关。 为了鼓励农村孩子敢于树立理想。林安安这个在农村长大接受教育,然后来城里半年就直接考上大学的经历就显得格外的有特殊意义了。 谁也不会觉得林安安是靠着这半年的学习超越其他同学的。这必然是在农村的时候就打好的基础啊。 宣传,必须宣传。 林安安这才理解了这个情况。 这和她之前想写文章的想法,也算是不谋而合。也是想鼓励更多农村孩子考大学。 有这样的文章,老师们一般都会给学生读报的。只要孩子上学了,就能知道她的故事。哪怕只能启发一个人,也是值得的。 不用多想,林安安立马就同意了这个采访。 她并没有讲老林家那一群人。说实在的,那群人就不配上报占位置。 林安安采访内容里,主要讲的是农村普遍的现象。比如农村的条件困难,吃饭都是靠工分。为了吃饱肚子,家里长辈宁愿孩子赚工分,也不想孩子上学。学校为了照顾秋收这样的农忙,每年都要放假,让孩子回家劳动。孩子因为自身的见识有限,也无法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。当然了,最重要的一点是,资源匮乏,所以也导致学习难度增大。 她讲了关于自己如何寻找机会念书。也讲了学校老师为了帮助她有时间读书,还上门和家里人做思想工作。又说起自己当初如何树立目标,以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。这些方法还是林安安改动过的,她自己毕竟是个比较会念书的,她的经验别人用不上。所以就针对二强这样的孩子,设计过一些学习方法。这会儿就用上了。 林安安觉得,既然要上报纸帮助人,那就不能太假大空了,应该多一些这样实际的操作,才能实实在在帮助人。 末尾了也感谢了老师的不辞辛苦,为她争取的机会。 因为都是林安安的亲身经历,所以这些事儿自然很真实。报社记者觉得这些内容很具有代表性,就是后面拍照的时候犯难了。 因为林安安这个文章主要是针对她农村学习的经历。可她现在的形象,和城市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了。拍出来就有点儿不配套的感觉。显得报道的文章很假。不配图,又觉得缺少些什么。 林安安想了想,说自己有一张农村的时候的照片。因为当时和父亲离得远,就想给父亲看看自己的样子,就照相了。底片也留着呢。 报社记者顿时惊喜,觉得这可真是峰回路转啊。“这太好了,正好更符合我们文章的主题。” 林安安就骑车回去拿了。学校离着家里不远,很快就拿到了学校里面。 记者和老师看到照片的一刻沉默了。 再多的言语,都比不上一张黑白照片来的真实。 说多艰苦,多难,光靠这些文字,虽然也能打动人,可也没有比亲眼看到,更有说服力。 冯玉康看着林安安的照片,又看看她现在。变化真的挺大。他见到的林安安都是变好了的林安安。 “这是我十五岁时候的,初二上学期没多久。和现在也就差一岁。应该可以用吧。”林安安倒是没想到,这个照片还能用在这里。 她当时就是想甩林常胜脸上的。甩完之后,就留给自己忆苦思甜了。 没想到还能登报? 记者看完这照片,就决定用这张照片。瘦弱又贫苦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