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怕荀子给叛逆的儒家披上了一层顺从的皮,让儒家能够与法家争夺“君师”的地位。但这也不会改变他们骨子里的叛逆。 至少现在如此。 因此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朱襄,还要把朱襄的思想宣扬出去。 即便秦王后最后不会因为不慈而被废,他们也要告诉天下人,秦王后被废的真正理由就是不慈!再多的掩饰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! 这一点,朱襄之后才想明白,知道自己对现在儒家带上了后世的偏见。 …… 一次朝堂吵不出什么。很快,朝堂上的辩论就蔓延到了咸阳学宫,然后被故意传播消息的儒者们带到了各郡学宫。 当秦国各郡学宫都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,其他六国士人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。 他们没想到,长平君第一次在秦国朝堂上出现,居然是带了一堆人证物证,没有与其他人争吵,只是把证据摆出来,比地方官判案还要严谨。 朝堂上卿大夫们议政不就是凭借两张嘴吗?长平君这也太奇特了。 摆事实,讲道理。朱襄给了他们一点小小的后世实事求是者的震撼。 魏无忌在边疆听到此事,笑得喝掉了一坛好酒; 赵豹短暂清醒时,赶紧派使臣把朱襄应该需要的证据送去秦国,然后继续糊涂; 被内忧外患弄得焦头烂额的春申君,正在和已经成为楚太子的熊启议事。他听闻此事后,脸上难得展露出笑颜。 还有许多朱襄认识的人,都对此事会心一笑。 而此事的中心秦王后赵姬,悄无声息地病逝在了后宫之中,据说是惊惧过度。 在秦王后惊惧而亡后,秦王子楚剥夺了秦王后的封号,以行事不端为由,将其贬为庶人,并下诏今后子孙不得更改自己诏令。 但此时她的结局,已经没有多少人关心。关于朱襄朝堂上“慈”和“孝”的辩论还在发酵,各国士人都加入了辩论。 这时候有人把儒家“君不慈臣不忠”的话翻了出来,将儒家视作潜在反贼。许多君王不喜儒家此话,开始驱逐儒家。 秦国也出现了诸多类似言论。 嬴小政眼皮直跳,非常有既视感。 朱襄脑袋一拍,闹大了! 他知道此事会闹大,但没想到是这个闹大法。他自己无事,怎么连累荀子和儒者了! 朱襄赶紧向荀子道歉,荀子慢悠悠道:“无事,早已习惯。” 朱襄:“……” 荀子指了指自己的肩膀,朱襄帮荀子按压肩膀。 “经由此事,女子封爵算是定下来了。”荀子道,“女子封爵依照《周礼》,分国夫人、郡夫人,县孺人,夫人,孺人五类。” 《礼记》曰:“天子之妃曰后,诸侯曰夫人,大夫曰孺人,士曰妇人,庶人曰妻。” 国夫人、郡夫人、县孺人,即在夫人和孺人之前加国名、郡县名,作为特殊荣耀。后者是依据夫家地位的封赏,加前缀的则需要女子有突出的品性和功劳,被君王嘉赏才能获得。 而且前三种封赏,还会有额外的俸禄。 荀子制定的女子封爵十分简单,比如今男子的二十等爵差远了。但就是这个简陋的女子封爵,让荀子与他人生生争吵了好几年。现在才借朱襄状告秦废后不慈,天下士人聚焦妇人品行之时,得以颁布成功。 朱襄不知道该说何是好。 他信誓旦旦要推行什么离经叛道的思想,劳累的却是荀子。 这次也是。他做足了与人争论的准备,结果儒者主动去顶火力,哪怕被国君驱逐也义无反顾。他却被众人推到了身后,跳着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