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国凑过去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开,张招娣看到他,有些吃惊,“你不在家教女儿下念书,来这儿干什么?” 苏爱国看了眼她怀里的布兜,里面还有几十个馒头,分量不轻,立刻接过来,“我不放心你。” 张招娣心里甜滋滋,嘴上却道,“有什么不放心的。那些人又不能吃了我。” 苏爱国好奇,“你怎么站在这儿卖?” 张招娣摊了摊手,压低声音解释,“你没看到火车站旁边有个卖吃食的店吗?那老板有后台,我在那边卖会抢他们生意,他们撵我。没办法,我就只能在这边摆摊。不过馒头利润不低。” 火车站门口的馒头是两毛钱一个,她卖一毛五,便宜五分钱。但是菜市场才卖一毛。她的馒头就是从这边的菜市场馒头店批发的,每次火车停靠,成千上万的人出站,她一次就能卖出几百个。 “一天有两到三班火车。”张招娣简单给他算了一笔账,每个赚七分钱,一天卖一千个,就能赚七十块钱。这可比气球赚钱。气球的利润高,但它需要拧,而且每天能卖出四十个就顶天了。最主要的是,气球得经常换地方。馒头不用,她可以一直卖。 苏爱国见她算得头头是道,也有些纳罕,明明她不识字,但算起账来却是又快又准,一次都没有出过错。 苏爱国想说什么,有人过来买馒头。 等布兜里的馒头只剩几个,张招娣不卖了,带苏爱国到前面的菜市场,买了点咸菜,两人找了个僻静的地方,将剩下的几个馒头吃完。 第14章 吃完,张招娣就开始数她今天的成果。 “我早上带了一百块钱。现在是一百五十四块三毛钱。我赚了五十四块钱。我卖了700多个。” 苏爱国蹙眉,“今天有几班火车来了?” “两班。”张招娣喜滋滋,“下午还有一班,等这班来了,咱们再回家。” 苏爱国想了想,也就答应了。 虽然还有两个多小时,火车才会来,但张招娣担心馒头店没有那么多库存,所以拉着丈夫去通知。 得亏她去了,因为馒头店老板怕剩馒头,所以每天蒸的数目都有数的。 看到张招娣过来,他有些诧异,“那么多馒头,你这么快就全卖完了?” 张招娣抿了抿嘴,“也是运气好。能麻烦您再蒸四百个吗?” 馒头店老板点头答应。 这家的馒头是用机器蒸的,速度很快,所以一个多小时,四百个馒头就全部出锅。 将馒头放凉,两人才将馒头一一捡进布兜。 四百个馒头不仅体积大,分量也不轻,苏爱国有点好奇媳妇一个人是怎么弄到火车站的。 馒头店老板从里面拿出小推车,然后冲里面叫了一声,很快出来一个半大少年跟在两人身后。 张招娣解释,“待会儿到了地方,他要把小推车推回去。” 苏爱国了然,两人将四袋馒头搬上小推车,走了半个小时才到了之前那个岔路口。 少年将空的小推车推回去,苏爱国和张招娣则守在岔路口,两人没地方坐,就坐在路边的台阶上,馒头袋上就插着一个牌子,也不用他们叫卖。 张招娣岔开话题,“对了,你教女儿念书教得怎么样了?” 前几天张招娣就从同事那借了两本书。小学一年级要上不少课程,不过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。 提起这事,苏爱国表情一言难尽,“咱闺女聪明归聪明,但是我发现她有点懒,不想学习。” 张招娣立时坐不住了,扭头看向丈夫,声音拔高,“什么?她不想学?” 前几天她跟女儿说要好好学习,女儿还答应得还好好地呢,这怎么突然又不学了?犯懒?不可能啊,之前卖气球时,女儿半点没有抱怨,陪着她吆喝,给她拧气球,勤快得不行,这怎么换成学习,她又不乐意了? 苏爱国把昨天发生的事跟她说了。 昨天苏爱国拿了一本数学教女儿,他原以为女儿会乖巧坐在边上听课。没想到她却不怎么乐意,反而跟他掰扯“伤仲永”的故事。 张招娣一个文盲哪里知道什么是伤仲永。 苏爱国简单把这个典故讲了一遍,张招娣听了若有所思,“她的意思是她不想当天才?” 苏爱国摇了摇头,“不是。她不想过早学习。她说上学时会认真学习。现在学了,上课时就无法集中精神。这样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。” 张招娣没念过书,觉得女儿说得挺有道理,“她这么聪明,肯定一学就会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