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也去拜见,看看这个姜太傅,有什么新招数。”丞相府内,蓝晟对自己的党羽说道。 于是,占朝廷绝对少数派的蓝党,也捏着鼻子去了太傅府,去拜见姜药。 “拜见太傅!” 姜药看着满朝官员,包括蓝党都来拜见,不禁微微一笑。 太傅大人在大案上坐下,看着肃穆而坐的数百官员,呵呵笑道:“孤已经不是丞相,这朝中大事,都有蓝丞相处置,诸位何必都来相见啊。” 姜党官员心中有数,只占一成的蓝党官员,却心中暗骂。 礼部尚书站起来说道:“启禀太傅,如今茗山书院已经正式开学,学子们可都盼着太傅,一睹太傅风采啊。” 姜药轻摇羽毛扇笑道:“孤虽然不是丞相了,可这书院之事,孤还是能管一管的。也罢,过几日,孤便去看看。” 第242章 “主公坐着说话吧,无需多礼。” 楚恒站起来道:“太傅乃国家之望,变法之师。如今,我青阀变法深入民心,春风化雨。百姓于太傅犹如赤子。” “然,治政之道,我等皆是一知半解,全凭太傅指点迷津,统筹万方。太傅数月不见,我等就不知所措了。” 变法官员都是点头。 这一系列的变法大政,说起来容易,其实在执行过程中,却殊为不易。 说到底,就是分清轻重缓急,主次有序,施政分寸得当,恰到好处。 姜药整衣肃然道:“唯有德者,能以宽服人,其次莫若猛也。本阀以儒道教人心,以法制卫人道,法体儒用,是以宽猛之衡,便是政和。” “政宽则民慢,纠之以猛;政猛则民残,施之以宽;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,是以阴阳相济,政通人和。” 又一个朝臣站起来道:“太傅之言,真是黄钟大吕,震耳发聩,我等受益匪浅。只是,敢问太傅,我等应该如何知宽猛?察得失?识阴阳?” 意思是怎么诊断政治健康,怎么知道宽猛是否相济,阴阳是否调和。 这就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了,属于方法论,而不是指导思想。 变法官员们都很关心这个问题。 青阀朝廷体制已经很完善,成为整个真界的变法渊薮。但只是在职能机构和法制层面比较完善,可是在管理操作上,却很粗放,很稚嫩,很原始。 变法官员们,从朝廷到地方,都是拿着《大青简律》和《四书五经》,根据姜药的语录指导,在学着做官,学着管理政治。 为此,有人专门编纂了《姜公语录》,来作为做官理政的指导方法。 姜药侃侃而谈:“一要智,二要公。智而公,行必达。是以,智公二字,便是施政之器。” “先说智。有智者明,智者知也。自古得失,莫不由此。” “智有八也。众智,独智;正智,狡智;大智,小智;上智,下智。” “此乃八智,尔等不得不察!知八智之变,就是明!” 众人闻言,都是若有所思,各有所得。 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,愚者千虑亦有一得。是以,独智不如众智。宜集思广益,察纳雅言,不宜刚愎自用,独断专行。” “正智不知狡,正智反为狡智困;大智不知小,大智反为小智欺!所以,尔等为官要知道,要能破其狡智,识其小智!” 太傅说的真好啊。这些道理,虽然他们明白,可之前从未这么总结过。 “下下人有上上智,而上上人有下下智也。” “智不穷于变,是以智贵变也。” “那么,如何增加智慧?那便是学以致用…” 姜药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,就是告诉官员,你们要有更高明的智慧,才能发现大小问题,知道事情的真相,诊断施政是否正确,才不会被蒙蔽。 无论是当好一个尚书,还是当好一个郡守,都需要“明”。 有了智而明,还必须公! 关于公,就是公心为用,官之德也。 无论管理哪个衙门,你有了明智和公心,那么就没问题了。 “…公心尤重,公心常在,自然明心见性,智慧高深…为官者,掌方面权柄,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…” 在座的变法官员,都听得的不住颔首,觉得太傅这些话大有道理,深有启发。 正在此时,忽然一个浑厚的声音道:“好个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!太傅论政,真令人获益匪浅。” 说话间,一个武真后期的雍容男子,就大步进殿。 竟然是如今的丞相:蓝晟! “丞相!”蓝党官员一起站起来,恭敬的对蓝晟行礼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