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宗训不想继续与魏仁浦讨论这些务虚的话,仍只是看着曹翰。 其实关于建银行的事情曹翰也有所耳闻,只是他有心想做,只是实在是一窍不通,没有把握能做好。 “皇上,”曹翰开口到:“臣以为,昭烈帝、唐太宗身具慧眼的同时,也须诸葛亮、魏征确实身负经天纬地之才,如此才成就一段君臣鱼水的佳话。臣自认不如诸葛亮、魏征远甚,只能做好大周的曹翰。” 开创局面,须有一往无前的决心,曹翰打了退堂鼓,柴宗训略有失望。 “曹兰宪谬矣,”魏仁浦说到:“逢明君,又逢其时,大丈夫正可以开创一番伟业,为何却要自短志气?譬如诸葛亮,虽是千古文臣典范,然水镜先生有言,孔明得逢其主,却未得其时,是以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” 曹翰自嘲的笑笑:“枢相教诲,下官当铭记于心,只是下官有自知之明,的确不如葛氏远甚。” 魏仁浦干脆把话挑明:“葛氏之贤,在定下方略后,一步步按照方略朝目标前进。如今正遇明主,已然定下方略,只须按方略达到目标,便可名垂青史,君子当当仁不让。” 意思就是皇上你既然定下战略,我可以一步步往前走,达到你的目标,你就把银行交给我署理吧。 柴宗训扫了一眼群臣,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,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。 “好吧,”柴宗训开口到:“想必众卿已然听说朕欲设立银行之事,不如趁着今日朝会,朕便下一道旨意,银行全权交由魏枢相署理,各有司衙门须密切配合,以期尽早在全国建立银行网络。” 虽然不懂网络是什么意思,一干臣工还是呼到:“臣等遵旨。” 先前让魏仁浦交一个计划书,但他一直没呈奏,此时正好当着众臣的面问一问,倘是计划会得罪谁,或是伤害谁的利益,正好给他帮帮忙。 “枢相既署理银行,”柴宗训问到:“可有何计划?” “回皇上,”魏仁浦说到:“设立银行,乃是利于社稷利于百姓的好事,此等事物只应光天化日公平进行,不可密谋于暗室,所以臣并无计划。只是先期在汴梁寻一衙门办公,吸收存银,有了钱便可发放借贷。” 这倒符合他一贯的办事风格,直来直去。 “朕设立银行的初衷倒也的确是为方便远途商旅,”柴宗训淡淡到:“只是就凭着商旅的存银去发放借贷,如何能维护银行庞大的开支,如何有钱开设新的营业网点?” “这…”魏仁浦连自家的财都不擅理,如何理得了银行:“臣是想,万事开头难,且先把头开了再说,后续的再慢慢来。” 柴宗训笑到:“朕问的计划,乃是如何运作银行,并非不可廷议。既是枢相无计划,朕便先给你出个主意。银行么,方便商旅之外,还应当面对所有人开放,只要来存钱,便可以付给利息。朕给你算个利息数字,年率三厘半,如何?至于借贷么,就定在年率八厘吧。” 八厘这个借贷利率一出口,底下众臣都变了脸色。 要知道这时候豪强世家的借贷,九出十三归那还算有良心的。八厘的利率,利息差不多只有借贷的十之一而已。若银行是这个利率,傻子才去找豪强世家借贷。 魏仁浦的办事效率那是没得说,散朝之后便找到御街拐角的兵部衙门。 如今皇上兵权总揽,兵部仿佛摆设一般,以至于衙门口都空了一半。 作为枢密使领中书令,兵部多少得给点面子,将临街的一套门脸房空出来给了魏仁浦,作为‘大周银行’的衙门。 有了衙门,还得挖银库,又要去找造作局制存折等等一些准备工作。还好魏仁浦作为读书人典范,虽然没人看好这银行,但还是有一批学生义无反顾的加入进来,协助他工作。 魏仁浦那边忙的不得了,柴宗训这边却接到一封弹章,礼部郎中施有为弹劾魏仁浦与魏咸熙父子私相授受,令魏咸熙得中榜眼。 原来魏仁浦有三子,长子魏咸美因天赋不足,屡试不第,眼下在家中专心侍奉双亲。 次子魏咸熙,于今科高中一甲第二名,已然入了翰林院。 三子魏咸信,现在控鹤军中效力,已是一名指挥使。 接到弹章后,柴宗训立刻召来施有为:“朕且问你,既是魏氏父子私相授受,为何考试之时不举报,却在此时弹劾?” “回皇上,”施有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:“当日臣只是疑心,并未有实据,经过多日查访后得到实据,所以才上书弹劾。” 柴宗训翻了翻奏折:“就因为魏咸熙乡试成绩一般,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