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七零年代青云路

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64节


    十五万扔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。

    “能不能跟财政局再多借点?”宋恂问。

    “这十五万就是地委勒紧裤腰带给咱们拨过来的,再多就不可能了。我昨天带着财务科的老贺去行署王专员那里磨了一下午,行署真是一分钱都不肯多给。”郭志勇完全没了最开始想要节省开支,把这笔钱存下来的想法。

    他这几天去码头上实地走了两趟,地区给他们划拨的码头和航道位置真不错,可惜设施都太陈旧了,几乎所有东西都需要维修。

    他现在就恨不得一口吃成一个胖子,赶紧把那些设施修好,迎接渔轮的到来。

    下个月的商务谈判他们肯定是要参加的,到时候他们这个小作坊就能飞速发展,实现蜕变了!

    宋恂翻看着建设计划表和维修计划表,做得非常细致,通过字迹可以确认是老郭自己做的。

    老同志对工作的尽心程度也可见一斑了。

    不过,只有十五万借款,确实干不了什么。

    两人合计着将办公楼和渔需物资库先划掉,等以后有钱了再建。

    但是即便如此,也至少需要四十万元才能搞好码头附近的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   宋恂在办公室里大概数了一下,每间屋子里七八人,刨去人事科负责招聘船员的几人,还剩下二十二人。

    他往瑶水村打了一个确认电话,然后对郭志勇说:“地委那边既然已经指望不上了,咱们就自己去赚点钱,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。”

    郭志勇也来了点兴趣问:“啥生意能赚这么多钱?这缺口可是有好几十万呢!”

    “虽然海浦海洋渔业公司当前的规模还比较小,但是咱们有一个其他渔业公司都没有的优点!那就是,咱们是要从事远洋渔业的!地区给了咱们进出口资质!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从事出口贸易!”

    “你想搞外贸赚外汇?”

    宋恂点头说:“对,现在正是渔民大规模捕捞黄鱼、带鱼、鲳鱼的季节,咱们办公室里还有不少闲置人手,可以组织大家拿上磅秤去码头收鱼!收那种符合外销标准的优质大黄鱼和带鱼,搞出口贸易。”

    郭志勇不太懂这里面的门道,不由问:“收鱼不是水产供销公司负责吗?咱们去收鱼合规嘛?”

    “他们收他们的,咱们收咱们的,有什么不合规的?再说开海以后新鱼上市,供销公司都忙着搞内贸呢,根本空不出人手搞外贸。您听我的准没错,往年这个时候,虽然是捕鱼旺季,但是冰鲜鱼的出口额并不高,渔民都忙着一趟一趟出去打渔呢,没工夫给外贸公司划分符合出口标准的鲜鱼。”宋恂呵呵笑道,“咱们有十五万的启动资金,内贸外贸的价格差很多的。只要现在组织大家去码头收鱼,不出一个月,肯定能凑齐建设资金。”

    郭志勇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不就是二道贩子嘛?

    宋恂并不知道老郭的心声,自顾自挽起袖子说:“等我把这份申请写完了,跟大家一起去码头收鱼。我知道哪里能收到最新鲜的鱼!”

    第165章

    地区为新公司配置的这批管理干部, 整体看来是比较年轻的。

    除了郭志勇这位一把手是定海神针老同志,其余干部的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下, 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。

    所以,当郭志勇和宋恂提出,要大家带着杆秤和磅秤去码头收鱼的时候,简直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!

    大家刚来新单位,有些工作还没开展起来,比如运销科和供应科的同志,渔轮没有到埠之前, 他们都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,只能跟在基建科的屁股后面搞码头基建。

    去码头收鱼正是干他们的老本行, 总算有了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“南湾县、临万县都是捕捞大户,运销科和供应科的同志们, 每人负责带两位其他科室的同志去这两个县的码头收鱼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是从别的单位调过来的, 不少人根本就没从事过渔业相关的工作, 宋恂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,只好把这两个科室里的专业人士拆分出来带队。

    “至于砚北港那边, ”他的视线在运销科众人的脸上扫过, 最终定格在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青M.DxSzxedu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章 七零年代青云路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