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张华出任中书令,裴頠加侍中、掌门下,又有两项人事颇孚众望: 其一,傅祇填了故东安王的空位,出任尚书右仆射。 其二,傅咸右迁御史中丞。 二傅兄弟皆以风骨著名,而张华、裴頠的任命出于人主“乾纲独断”,二傅的任命却是新官上任的录尚书事的举荐,朝野上下,颇有君臣同心、风清气正、面目一新之感。 也有人以傅咸去尚书左丞位为憾,但御史中丞掌朝廷风纪,尚书左丞的职权止限于尚书台,而且,尚书左丞官六品,御史中丞官四品,当然还是为朝廷得人贺,为傅长虞超迁贺——你值得的! 汝南王的“闻望”,愈发的“隆重”了。 然而,他接下来的上书,却大起争议。 汝南王以为,“论诛杨骏之功,尚有遗贤”,俺做一个补充,另附一张名单,请陛下御览;至于这些人该封个啥侯,臣的意思,交由尚书右仆射傅祇议定,臣祇公正无私,朝野推许,对于最终的结果,大伙儿一定没二话。 所谓“遗贤”,也就是那张名单,拢共—— 一千零一十八人。 何天第一个击案—— 靠!特么的疯啦? 走了一个杨骏,又来一个杨骏? 司马亮!你特么也算“与国同戚”,也特么算这个国家的“持份者”,就特么的这般“崽卖爷田心不疼”? 以后的日子,还特么的过不过了? 你这样干,还不如你侄子卖官呢! 武帝卖官,好歹算是间接减轻了国家的财政压力,你特么的—— 靠! 然而,这一回,同杨骏那一回,还是颇有些不同的。 汝南王的“遗贤”,集中于禁军和楚、淮南二王的亲兵,分大饼,殿中人的“份额”最大。 殿中人,皇后的基本盘。 还有,汝南王也不像杨骏那样,不加区别,不管有功无功,不管功大功小,增同等,封同侯,汝南王的“遗贤”,是要甄别分等的,有孟观、李肇的子爵在前头比着,“遗贤”们分食的,就是男爵、乡侯、亭侯、关中侯、关外侯的饼了。 这是新上任的录尚书事的第一件大政,正常情况下,君主不能驳回,不然,今后宰相的活儿就没法儿干了。 也不能像上一次那样,召开朝会,“付诸公议”。 其一,如是,也算君主对宰相的委婉的拒绝。 其二,汝南王同朝臣们正在“蜜月期”,就有人不以他的“大举遗贤”为然,但大多数人不会公开打他的脸,寥寥两三个异议,不成气候。 杨骏那回不同——朝会之时,杨骏其实已尽失人心了。 最要命的,皇后阵营内部对此形不成统一意见。 孟观、李肇,一声不吭。 就连裴頠,都自认身处嫌疑之地,不宜发表意见。 分大饼,禁军中,右军的份额,仅次于殿中人。 皇后自己也很犹豫: 汝南王确实“荒唐”,可是,咱们好像也能落着好处? 何天苦恼! 他不能上书反驳汝南王——因为他的皇后亲信的身份,如是,一定会被舆论认定是秉承皇后之意。 则等同于上面说的君主拒绝宰相了。 现在觉得,这个“亲信”的身份,真特么的别扭!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