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又没得罪你!” “反正她进不了油矿。” “……” 听见这些,姜湘不禁苦笑,事实上就算她成分好,别说油矿,那机械厂她都进不去。 这些人嘴里念叨的方知青,也就是方静,原本是和姜湘一起下乡插队的,她两住一间破砖瓦房,就在支书家隔壁,离得近,安全又方便。 两姑娘关系好,平时上工甚至去厕所都是手牵手结伴一起去,几乎形影不离,晚上都是挤一个被窝取暖睡觉的。 前两个月外面寄来了信,方静收到信,当天夜里吞吞吐吐告诉姜湘,她妈舍不得她在乡下继续吃苦,想办法办了提前退休,把她老人家的岗位给了自己闺女,就想让闺女早点回城。 所以方静能进机械厂,是因为接替了她妈的岗位。 国营机械厂发展到现在,一个萝卜一个坑,就算姜湘想进去,也没人会给她让出一个岗位。 姜湘送方静离开的那一天,心里说不清的酸涩和羡慕。 她也想回去,回长川市,城里的日子多好啊,那儿才是她自小长大的地方。 姜湘几乎是最早时期响应号召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知青。 1955年,上头第一次号召知青下乡;1956年,又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。[1] 55年和56年下乡的知青有好几批。有一批知青去了北大荒,听闻干得轰轰烈烈,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备受表彰。至于其他不起眼的下乡队伍,似乎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。 很不巧,姜湘就在那一批没有多少人关注的知青小队里面。 她是1956年的初春下乡,现在是1957年的深冬季节,将近两年,姜湘已经忘记最初的雄心壮志了。 事实上姜湘实在是冤,当初下乡插队原本就没有她的事儿,她又不傻,城里的条件比农村好多了,那时她才十七岁,刚刚高中毕业。 高中毕业就能参加招工考试。虽然姜湘成分不太好,民族资本家出身,但是凭她的考试能力,未必不能考进一个小工厂端上铁饭碗。 怪只怪她脑子进水,不就是摸一下手摸一下腰被耍流氓嘛,忍一忍不就行了。 偏偏没忍住,姜湘一巴掌下去,得罪了机械大院厂长家的独苗苗宋有金,她成分差,又招了宋有金的惦记,只怕逃不过那畜生的魔爪。 那时姜湘别无选择,拎着包袱就跑,心想,打不过她还躲不过吗?不就是去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吗? 大不了她去农村教书,当老师也是一条出路。 姜湘计划的挺好,奈何现实给了她一个响亮的耳光。 什么教书当老师啊,不让你挑粪桶去庄稼地里堆肥就不错了。 来了红河湾她才知道这世上竟然有如此之穷的旮旯地儿——红河湾生产大队。 有多贫穷呢,家家户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,兜里能剩两块钱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了! 村里的小孩读书,都是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去公社上学。 姜湘不是没想过建议村里办小学,可是办小学也没那么容易,前两年红河湾大队斥巨资买了一辆拖拉机欠了一屁股债,到现在都没还清公社的那笔钱呢。 姜湘真的没辙了。 她们这一批下乡知青都是城里出来的,压根吃不了这儿的苦,这两年插队的知青走的走,散的散,本来人就不多,有门路的都找关系回城了。 只有她一个拖拖拉拉愣是撑着没走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