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无三日晴。雾气多,潮气重,人住在吊脚楼里,日常喜辣。 地无三尺平。跨越山峰真的要绕山十八弯,都亲身体会。最贫困的地区毕节,山高、坡陡、气温低,耕地像挂在山上的小黑点,“地愈种愈小,石头愈种愈大”,水土流失严重,单产低,“种一坡收一萝”…… 人无三文钱。为了卖总额不足十文钱的菜,天没有亮就挑着箩筐赶集市的老奶奶;心疼小娃娃晒伤,却没有精力照顾,用绳子把孩子绑在阁楼的父母;为了一两银子打得头破血流的亲兄弟…… 西南边陲,蛮荒之地,老阿妈翻山越岭,背着一蓝子自家纺织的布,去县城换取盐巴…… 我们跟着皇上,亲自走一趟,唯有沉重的担子,唯有敬重。 “嘉实缀绿蔓,凉湍泻清声。逍遥物景胜,视听空旷并”“山水千万绕,中有君子行”,偏干西南一隅,却有侠义儒风。 安顺大瀑布群,乃是至今见过的,最大的瀑布群。其一泻万丈,蔚然奇观,天上来兮、天下一绝。 梵净山最老最险的顶峰,海拔高达四百丈,陡峭异常,山顶上有一座庙,潜心修佛的人,月月年年,从容上下。 整个贵州,那类似于,扑面而来的宇宙洪荒的澎湃气息,白云灵渺,银雪清卓,雨雾弥漫中,或万里晴空之中,遗世巍然,夺天地造化。 巍巍峨峨、庄严玄朗,令人望之生敬,处之空明。贵州的人、贵州的山水,贵州大小生灵,给予吾等太多的震撼。 山多路险。特殊的地形地貌,连绵起伏的群山,养育一代一代人,环境闭塞,造成人的知识层面的不足,交流起来的第一感觉是盲目,狂妄自大的一种状态。却都不坏。相反,相对单纯,热情爽朗,对外面的世界向往,对外面的知识求知若渴。 苗族、彝族……夷多汉少、夷少汉多、夷汉参半……我们看他们稀奇,他们看我们也稀奇。 “不以牛耕,但为畲田,每岁一易”“椎髻短衣,不冠不履,刀耕火种,樵猎为生……”耕地所用,乃是一种特制的人力挽犁农具一一木牛。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牛,主要是用来供祭祀、斗牛和做腌肉之用,只有小部分地区用牛耕田。 苗寨里面,木型木耙,或石犁石耙,牛是神圣的只养着用于宰杀祭祖。我们都很感慨,笨手笨脚地下地,告诉村民如何用牛耕地。 当然,也有质直好义、天性劲勇的汉子;也有走出大山,在江南讨生活,回家后试图造福乡里的读书人和商人。 他们亲眼目睹,沿海修路办学,建造雄伟的港口;北方土地改革,人人有耕地,有饭吃,有衣穿……他们祈求,大明的同胞们,给西南四省,给贵州,多一点点关注。 他们说着说着,都哭的小孩子一样……” 这篇文章,要大明人都看得眼睛红红。 “民,吾同胞;物,吾与也。”天下所有的人,都是我的同胞;天下有生命的、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。“民胞物与”“两京十三省,都是大明人”。 贵州,自古以来,就和中原是一家。秦始皇设桂林郡和象郡,贵州属于广西管。汉朝,汉武帝派使者去谈判,设郡县,属于云南。宋朝,大部分的区域属于四川。元朝,贵州一半属于湖广,一半属于四川……一直是散养,一直到大明正式建立贵州省。 可是,贵州穷,也不穷。穷是暂时的,不穷是未来的。 贵州的山水,贵州的药材,贵州的山脉河流……是贵州最好的资源。贵州人有勤劳质朴坚毅的性格。锦衣卫说,皇上下令金沙江和赤水河研究酿酒,说那里一定会有大明独一无二的美酒。 皇上命令大修路,贵州人不要工钱自己带饭,发誓要把贵州的美酒和药材送出大山,把贵州的美食和美景,展示出来。 而一百五十年来,朝廷对贵州不再是散养,朝廷一直关注贵州。设立卫所,移民……贵州已经有一个好的开始。 经济上,卫所制度在贵州推行,大量汉人移民去贵州,夷汉一家,贵州人口大量增加,开始学习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手工业技术,尤其几条官道,驿道的修筑,很大程度上改善贵州的出入情况。 文化上,朝廷在贵州建立卫学二十五所,造就一批又一批生员。 贵州位于四川盆地、湖广丘陵之间,占据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。好比大渡桥的修建,这就是贵州的地利。 西南是大明放养的野娃子,刚开始学着穿衣吃饭。皇上说,贵州有实力,自己养活自己。 大明人相信皇上。虽然他们一开始看小报,得知皇上在贵州爬山涉水,在安顺一呆十天,都心疼皇上,都对小报上有关贵州美景的报道,不敢相信地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