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观众能不能接受。 像《致打胎》《同桌打胎》《打胎那年》《夏有乔木打胎天堂》,青春的故事里,有没有堕胎?肯定有。 电影里也可以表现,关键你整体的内容和感觉,能否让观众认同。 马小军的那些事情,大院外的孩子也不懂。但姜闻把少年的感觉拍出来了,这一点是共通的。 “呵呵,千万别相信这个,我从来就没这么勇敢过。 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,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,受到的干扰就有多么大……” 当然了,放到这一段时,底下的议论瞬间达到最高峰。 “啥意思啊?” “好像说都是假的吧?” “不不,有真有假。” “哎哟,看个电影还得动脑子!” 好在一小段很快过去,喜欢思考的思考这个包袱,不喜欢的只当是马小军幻想着打耿玏。 整体并不影响,到最后马小军强暴米兰,俩人在床上翻滚扭打,白色的蚊帐飘飘,仿佛进行着某种仪式。 “……” 下面鸦雀无声,个个兴奋,但终究木有太刺激的镜头,又在心中惋惜。 片尾时,几个成年人坐着豪车,喝着名酒,傻子依旧骑着木头棒子,骂声“傻逼”,看着豪车远去。 不管懂没懂的,都感受到一丝成长的惆怅。 这便是共通点。 “哗哗哗!” “哗哗哗!” 影片结束,掌声如潮,姜闻率众上台,大松了一口气。 门口和过道上挤满了人,后排的朋友甚至站在椅子上,都在欢呼着,不知是欢呼明星还是电影。 后面是例行的问答环节。 散场时,曹影带着摄像机早已等候,逮住观众采访:“你觉得片子怎么样?” “挺有意思的,不闷。” “比想象中的好玩,能看下去。” “那你会来看第二遍么?” “呃,应该不会,一次就够了。” “《红番区》我倒能看第二遍,这就算了。” “免费的话还行。” “那你们会跟朋友们推荐么?” “会吧,毕竟拿大奖了么,看看长见识。” “必须推荐!这绝对是今年最好的电影,没有之一!” 挺有意思,不闷,是部分观众的想法,他们多半冲着前期宣传来的。也有一部分真正看进去了,感同身受,大多在三十岁以上。 “对于大家来说,你可能没当过兵,没结过婚。你也可能是美国人,或者法国人、日本人……但无论你是什么,你都经历过十七八岁,都有自己的懵懂故事。” 姜闻也矫情了下: “我有时看这个电影,不相信是我拍的,我觉得离自己很远。我想念这部片子,很想念。我不愿意马上离开它。 但生活告诉我,我必须长大。” …… “首都电影院,58000元!” “紫光电影院,57000元!” “红楼电影院,57000元!” 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在京城首日就破了一百万,比《爱情呼叫转移》还猛。魔都虽然也热,但对此类题材差一些,首周才破一百万。 趁胜追击,一个月内面向全国,除了某省。 一时间,该片成了1995年夏季社会文化的大热点。 同时海外也在上映,《时代》周刊会在年末评选出本年度的十大佳片,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位居榜首。 还有一个叫昆汀的家伙,看完激动不已,专程跑来见姜闻。姜闻当时在《秦颂》剧组,穿着戏装跟他拍了张照片。 据说还教了句“牛逼”云云。 此乃后话不提。 媒体们欢欣鼓舞,都在高呼又要出一部4千万以上票房的电影。今年市场的确邪,大片一部接一部。 《红番区》定格在9500万,暂排名第一。 呼叫转移算去年的话,第二便是《红粉》。看阳光灿烂的势头,极可能超过《红粉》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