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来? 南阳郡王立刻起身对太后弓腰,语气中满含委屈,侄儿也是第一次来到陈国,进入大殿后就全凭领路太监的安排。见到梁王与襄王坐在赵国的席位上虽然觉得奇怪,却也听说闻过两位王爷与赵国太子私交甚笃,只以为他们是特意坐在那里。 说到这里,南阳郡王转身对着赵国使臣的席位长揖到底,若是两位王爷早些与小王说对席位安排的不满,小王定会立刻将席位让给两位王爷。 宋佩瑜摇折扇的动作无声加快。 比起只知道发怒的永和帝,太后与南阳郡王的以退为进聪明多了,等于是将问题又抛回梁王身上。 无论梁王选择去南阳郡王让出来的席位落座,还是选择仍旧坐在赵国席位。 这件事都会从一开始的燕国无礼变成燕国与梁王都有错。 燕国无礼的是筹办寿宴的人。 梁王却少不得要背上没有气量又斤斤计较的名声。 宋佩瑜竖起食指在紧贴着银镜的位置摇了摇。 梁王见到宋佩瑜的动作后,握着腰间佩剑的手才松开,脸上显而易见的怒火也变成似笑非笑。 早就听闻当年没有太后娘娘,孝兴就没法登上皇位,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,孝兴还是没有半点长进,仍旧需要太后娘娘为他周全。 太后没接梁王这句话,垂下的眼皮中却闪过几不可见的笑意,连带着对梁王的厌恶都散去了些。 她正需要如梁王这样的肯定。 燕国帝王离不开她薛紫莲的扶持。 宋佩瑜没发现太后的窃喜,却能看到坐在他斜对面的燕国大司马眉宇间闪过不喜。 只是不知道这份不喜是对梁王还是对梁王的话,或者是对太后。 虽然梁王主动坐了回去,也不再扔铜板。 但燕国准备已久的的拜寿仪式还是直接腰斩。 众人神色各异的坐回各自的位置上,直到穿着新衣服的宫女太监们捧着食盒进来,大殿内凝滞的氛围才稍稍和缓了些。 孝帝早就对这个寿辰失去所有期待。 他如今只想快些结束寿辰,然后将赵国使臣撵出洛阳。 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任何与赵国有关的人! 因此,孝帝特意将宴席结束时才会宣读的圣旨,改成在宴席开始前宣读。 朝臣们早就知道孝帝要在寿辰当天宣读立太子的圣旨,他们甚至连太子的人选都已经提前知道。 他们不仅不介意孝帝将立太子的圣旨提前宣读,还发自内心的觉得,自从赵国使臣来到燕国后,孝帝终于做了个正确的决定。 现在宣读立太子的圣旨,正好能将刚才发生的尴尬截断,不至于继续蔓延下去。 太后的想法却与朝臣们截然不同,她听握着茶盏的手停顿了下,目光深邃的看向孝帝,陛下不是专门让钦天监选了个吉时?怎么不等 孝帝不耐烦的打断太后的话,朕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让所有人都知晓朕的太子是谁。 太后还想继续阻拦,孝帝却没给太后任何机会,他亲自拿起贴身大太监捧着的圣旨,目光在朝臣们身上巡视半晌后,放在大司马身上,劳烦大司马为朕宣读这份圣旨。 大司马立刻起身上前,脸上终于露出今天的第一个笑意。 他走近孝帝后,没急着去拿圣旨,而是弯腰稽首,臣恭喜陛下在寿辰之日得偿所愿,终于后继有人,太子殿下必是纯孝、聪慧之人,才能入您的眼。 孝帝闻言,嘴角也勾起细小的弧度,连带着目光都温和了许多,不再像之前那般暴躁。 这份圣旨的内容完全不出大殿中所有人的预料。 孝帝先宣布立五皇子为皇太子,又立贤妃为继后给五皇子嫡子的身份。 是子凭母贵还是母凭子贵,已经在先后顺序中体现的明明白白。 虽然宴席开始的时候,发生许多在众人计划外的事,但此时的双喜,不,是三喜临门,却仍旧能让大殿中的燕臣们喜笑颜开。 立下太子,会让燕国的根基更加扎实。 这对朝臣来说,也是好事。 一片欢声笑语中,燕国亲王们纷纷去给孝帝和刚被立为太子的五皇子敬酒。燕国亲王之后,还有如同昭和大长公主这样的长辈和等候已久的老臣们。 被热闹喜庆的氛围笼罩,也让孝帝将刚发生的不愉快忘记,眉宇间的戾气逐渐被开怀取代。 这个时候的赵国使臣也格外有眼色,知道孝帝不耐烦他们,也没特意去恶心孝帝,正抓紧时间吃宴填饱肚子。 放眼整个大殿,只有赵国使臣席位上的人都在埋头干饭。 宋佩瑜是怕现在不吃,等会没法吃,恐怕要饿肚子。 重奕则是看宋佩瑜吃饭,明明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