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个大街上,尽是着绯袍青袍的官员,一个个皆耀武扬威地往行宫而来。 路上士民见此纷纷躲避。 其中,通政司官员王思任走在最前面,捧着一大沓奏疏。 而其他官员则跟在后面。 …… 接着。 王思任就把一大沓奏疏递到了文书房,文书房太监一看当场惊呆在原地:“王公,这么多人要辞官?” 王思任见这文书房太监这样惊讶的样子,心里更加得意,道:“没错,皆是要辞官的,这次朝廷要因此彻底空了!” 文书房太监“嗯”了一声:“我现在就送去内阁,只是不知道元辅知道后会如何想。” 王思任笑道:“也许会很愤怒吧,恨不得让陛下把我们都杀了,当然,这样也能让他知道,内阁要是没有我们文官支持,也不过是个空壳子而已。” 按制,百官上奏疏需先交到通政司,再由通政司分类交到文书房,由文书房封本,最后交由内阁存档票拟。 所以,很快,文书房太监就捧着一大沓辞官疏来了内阁。 “元辅,这些都是文官的辞官疏,这个能证明了我江南士族的齐心了吧。” 正巧于这日在内阁当值的翰林方以智笑着对蒋德璟说了起来。 内阁首辅蒋德璟一看见这么多辞官疏的确也颇为震撼,看了方以智一眼:“这并不是好事,这只会让陛下更加戒备你江南士族!” 说着,蒋德璟就忙道:“立即转呈陛下!请陛下裁夺!走!” 于是。 蒋德璟亲自让文书房太监带着这一批辞官疏来了朱由检这里。 朱由检在看见这些辞官疏后只笑了起来:“辞官的挺多的,看来都是对朕不满啊!没想到连刘宗周、王思任这样的大儒都跟着辞官!” 蒋德璟也叹了一口气,道:“是啊,陛下!以臣看,要不,我们还是恩准让被流放的士子还乡?如今大明很缺官,北方没带走一批,大部分都投降了建奴,如今又有一大批读书人进入近卫军成了军官,还有一大批被流放,现在很多地方还缺官,即便是中央朝廷也缺,六部之中如吏部、礼部都还缺一尚书,前些日子,户部尚书倪元璐奏报,户部各清吏司不得不以主事兼郎中事,他自己都还得亲自干着侍郎的活,如今这些人一辞官,我大明中枢与地方只怕越发的无官可用了。” “这么严重吗,那要不下旨挽留他们?” 李国祯也不由得说了一句。 周遇吉不由得道:“下旨挽留就中了他们的计了,他们就是要朝廷挽留他们,这样他们既挣足了面子又证明了朝廷离不开他们这些文官!” “让步?不能让步!让步只有零次和无数次,朕就不相信这么多人就真的不想当官!我大明的官员虽然官俸低,但也是官,每年私底下一个个收到的冰敬炭敬也不少,朕不相信他们真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!” 朱由检这时候说了一起来,又道:“不能下旨挽留,全部票拟准予辞官!且下旨,不得滋扰驿站,不得逗留京师,且因在国难时辞官,乃不敢担责乃懦弱之辈,不配享有致仕待遇,一律不保留原官待遇!”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