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五千年来谁著史

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这才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


    毕竟这今后的路还要他自己来走。

    郑芝龙开阔了他的眼界,早早的历练了他,还给了他亲情,现如今的郑森与历史上的国姓爷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。他相信郑森即便不能像一个穿越者一样开挂,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放眼看世界的君王。

    何况明儒虽然一样很垃圾,但明儒比之满清犬儒好的一点在于,明儒乐于接受外来的文化,或者说是还没有盲目自大到藐视一切外来的文明,而不像满清时候的儒家,那‘士大夫’三个字放到他们身上就是对着一称呼的侮辱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学风,这是一种社会意识。

    如今时候的中国文化阶层,既然存有这么一个好的风气,那当郑氏横扫四方,建国定鼎之后,中国与西方之间便能很自然的产生密切的交流,是西学东进还是东学西进,这都没阻碍。甚至都不局限于文化、军事方面,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。

    乃至在郑氏也进军天竺、美洲、非洲等地的时候,双方间还会成为竞争对手,继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也不稀奇。

    而战争的胜负也只会叫双方更加的重视彼此。

    人可不是鸵鸟,打败了仗后都会知耻而后勇的,都会弄明白为什么会败,都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。

    当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国家、民间各方面往来的时候,甚至当彼此还会爆发起激烈战争的时候,那中国的科技水准和军事水准就肯定不会被欧洲拉下。

    老美南北战争的时候,大家还玩排枪击毙,但普法战争后,后装步枪便就全面代替了前装枪不是么?因为战争的效果就摆在那里的。随后后装枪炮便就迎来了飞速的发展。

    就像那奥斯曼帝国一样。历史上奥斯曼虽被称为欧洲病夫,可奥斯曼人的军队绝不会在敌人都普及了后装步枪的时候,自己还大量装备着前装滑膛枪。

    同样是与英法交战,约翰牛和高卢鸡绝不敢只派出一两万人就打下了伊斯坦布尔。

    所以,在这个时空里,便是那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旧最先在欧洲爆发,中国也不会落得原时空那般凄惨的下场,百年耻辱史自也将不复存在。

    因为,战争就是促进科技发展最有效的催化剂。腐朽无能如满清者,每次打败仗后都要振作一阵呢。

    至于说郑氏定鼎天下之后,这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又会如何?郑芝龙就呵呵了。

    有谁会觉得读书人敢头铁的跟当朝者顶牛,敢一条路走到黑呢?历史上儒家改头换面,改弦易辙的事儿又不是没有。

    郑皇帝讨厌理学,要把朱熹打入烂泥坑里,他们只会痛快的上来踩上两脚,哪怕脸上满是痛惜。

    何况郑芝龙也没想彻底的灭绝儒家,千百年的光阴,儒家已经跟华夏文明彻底的粘合一处了,你怎么去灭它?

    你的行为准则,你的人生三观,还有这传统美德,还有这社会上的政治正确,很多东西都跟儒家死死地绑在一起,你怎么去断?

    那位神人掀起的狂澜都没有达到这一目的,谁会觉得自己比那位更牛?

    郑芝龙只是要把宋儒理学变成‘事功之学’,把谈心性变成干实事,这也是当下不少儒家士子已经提出来的主张么。

    就是不说当下,就是历史上南宋永嘉学派的主张就很不错。所谓:功到成处,便是有德,事到济处,便是有理。代表人物叶适推崇“功利之学”,用他的话说“既无功利,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”。而且人家虽然重视事功,提倡“务实而不务虚”,但也绝非“专言事功”,只是使用“功利”来衡量义理是否正确。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方能下结论,倘若不加检验,那么就成了“无验于事者,其言不合,无考于器者,其道不化”。在人身上表现为道德不可能脱离功利而独立存在,即“既无功利,则道义者,乃无用之虚语”。

    郑芝龙真心觉得很不错。

    而现如今郑氏的内部,以陈鼎等为首的一批人,已经在开始寻找永嘉了。没办法,当年与理学派、心学派鼎足而立的永嘉学派,现如今早就只存于史书中了。

    但陈鼎他们也不是真的要彻底恢复南宋时候的永嘉学派,他们更多是提取了永嘉学派的一些个主张,一些个被郑芝龙赞同、认同的主张,然后依次为中心还是酝酿来。说到底,他们就是在给自己寻一个光鲜照人的“祖宗”罢了。

    可只要中国能从理学走向功利,郑芝龙就觉得今后的中国(这个时空),以它的基本盘,以他的人口和经济体量,就真可无忧了。

    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老子这才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”

m.dXSzxeDu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页 五千年来谁著史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