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骤然听闻有真正的马车可坐,整个人立马兴奋了不少: “王哥儿,咱们这次要去哪儿啊?” 徐云朝他递过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,说道: “这个地方,你去过吗?” 张三接过纸条瞅了一眼,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: “王哥儿,俺不识字儿……” 徐云恍然的一拍额头,拿回纸条,念道: “蛹路街吴起庙旁河王巷……” “噢噢,吴起庙啊,那儿俺知道。” 听到这个名字,小三儿顿时一拍手: “还是得进朱雀门,不过咱们上次是朝东,这次得朝西顺着汴河走,差不多接近郑门那地界儿。 王哥儿,这次咱们要去的是哪个大商人家吧?” 徐云笑着看了他一眼,一边走一边问道: “何出此言?” 小三儿朝某个方位指了指,如今汴京城内基本上见不到二层以上的建筑,因此远处有栋五层建筑相当显眼: “矾楼就在那儿呀,而且再过个西角楼大街,边上就是御史台和西尚书省了,那儿的一栋房得好几万贯哩!” 听到这个数字,徐云也不由咋了咋舌: “好家伙,一栋房要几万贯?” 小三儿可劲儿的点了点头,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: “是哩,那儿可是京中最贵的一块地界了。” 徐云又看了眼矾楼,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樊楼,眼中的惊讶仍旧没有褪去。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。 此时北宋的房价,比起后世都不逞相让。 在北宋前期。 汴京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一千贯出头,并不算贵,因为这是一家数口甚至十数口一起住的屋子。 综合物价大概等于后世的六十到一百万,这还是可以接受的。 但到了北宋后期。 汴京房价就跟发了疯似的,一年涨一大截。 根据人大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《宋代城市研究》中估计。 北宋后期的汴京的人口密度,甚至达到了12000-13000人/每平方公里。 要知道。 哪怕是后世燕京那个热心群众扎堆的朝x区,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七到八千呢。 当初欧阳修在做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主判的时候,甚至只能去选择租房子。 还有一位对房子怨念很深的则是老苏的好友,苏轼的弟弟苏辙。 也就是老苏好友老苏的弟弟老苏。 苏辙和之前提及过写诗吐槽老花眼的白居易一样,也不止一次的写诗吐槽过房价。 比如“我老未有宅,诸子以为言”。 以及“我年七十无住宅,斤斧登登乱朝夕。儿孙期我八十年,宅成可作十年客”等等。 苏辙的怨念一直持续到了晚年,他方在许州盖了三间新房。 结果没高兴几个月呢。 第二年许州发生地震,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,房子全塌了……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…… 视线再回归原处。 总而言之。 想要在这个年代在汴京城中心买间房子,没点财力显然是不可能的。 哪怕是小三儿都知道这种概念。 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