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纵观整个华夏。 谁能有这些老院士的经验丰富呢? 这是一个很残酷但又无法否定的现实。 但看着这一位位八十岁、九十岁的老人包着纸尿裤上阵…… 徐云的心头总是有些不是滋味。 还是不够强啊……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,都是如此…… 过了一会儿。 徐云眼中闪过一丝决断,快步走到了周绍平身边,道: “周院士,我来给您打个下手吧。” “打下手?” 周绍平顿时一愣,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犹豫: “小徐博士,我要做的可不是单纯的计算,否则用计算机就能解决了。” “像高横动量、规范场基底的跨度,都需要很复杂的适配,最少都是两三个模块一起联动,你能行吗?” 徐云用力的一点头: “您放心吧,我肯定跟得上您!” 周绍平似乎还想说些什么,但想到徐云此前的表现,他最后还是迟疑着同意了: “行,那你就来试试吧,跟我来。” 徐云点点头,跟着他走到了试验台边。 与此同时。 他的掌心之内。 一张卡片悄然化作了虚影…… …… 第412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……诞生!(下) 根据徐云此前提出的思路。 整个实验方案一共有以下几个模块需要完成: 1.一个短时效的破缺场。 2.液氙、水基液以及电子束。 3.两组光电效应管以及对应的光程差散射角度Θ。 4.j/psi粒子修正模组。 5.孤点粒子生成环节。 6.闪液重量、同位素,附加电场的大小设定等等…… 其中2和6相对比较简单,面前属于‘材料’的范畴。 所以这两个环节,便被交给了季向东负责。 因为这个过程涉及到了很多设备的线下调试,只有对设备最熟悉的人才能完成。 孤点粒子的生成嘛…… 则当之无愧的落到了潘院士和赵政国身上。 毕竟他俩对孤点粒子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,过去一段时间他俩睡觉的时候都能梦到这玩意儿。 唔,上面这句话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…… 至于其他几个项目则被细分成了几个小组,分别由五到八位院士带队进行适配。 周绍平负责的是破缺场的预设定,也是个非常复杂的活儿。 这个破缺场要把费米子的场和电磁场耦合一起,设计出一个以参与粒子质量为本征值的矩阵。 同时呢。 还要列出参与粒子波函数组成的列向量。 考虑到一些鲜为人同学只看得懂每个汉字,这里用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: 此前提及过。 所谓双电子捕获,就是为了让电子冲入原子核撞击质子,让它发生β+衰变。 这两颗电子进入原子核的顺序不是【先后】,而是【同时】。 这对于微观能带来说是一种非常低概率的事儿,没有一定特定的环境是绝不可能发生的。 所以电子的角度啊、速度啊、拉格朗日量啊、4势构造之类的都要设定严密才行。 同时由于孤点粒子是真正的‘孤例’,此前无迹可寻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