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理的自己人,有迁徙的外地人,还有百姓们受不了税赋跑出去当外地人的数百个部族,主张和亲近以及汉化程度都不同,极难治理。 秃发鲜卑,如今不过几万人,盘踞在野外,还不曾归顺。 曹髦总觉得,治理这些地区时,应该明确界限,表明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。 而且在接受归顺的时候,也不能那么容易。 今日在看到这些秃发鲜卑后,曹髦心里忽然有了更多的想法。 雍凉地区,蜀人很喜欢联络这里的胡羌来协助自己出兵,每次说起要治理此处的胡羌问题时,双方总是争执不断。 有人觉得该杀,有人觉得要怀柔。 可曹髦却觉得,这两者都不对,正确的做法,应该是怀柔自己人,杀掉入侵者。 裴秀的政策已经开始在南匈奴进行了,这些方式应该要带来些好处才行,例如说,只有接受教化的自己人,才能正常进行贸易和放牧等事情。 若是外来者,不愿意接受教化,那就该对他们进行驱逐,封锁,他们的牧场就交给自家人来放,岂不是很好? 曹髦轻轻的叩打着面前的木案。 就在曹髦沉思着这件事的时候,王肃在诸多士人们的簇拥下走出了太学。 这一刻,真正的王学方才出现在了洛阳之中。 当王学开始传播的时候,都不需要庙堂再多做什么,王肃的诸多想法已经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。 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。 反应的慢点的还在询问着那些他们所无法理解的内容,而反应过来的人此刻已经在高呼着要大一统了。 一时间,春秋公羊的大一统仿佛又借着玄学的壳活了过来,充斥在洛阳之中。 人人所谈论的都是这些事情,士人们的热议甚至一度成为了底层百姓们口中的怪事。 竹林的那几位此刻也是得知了具体的情况。 当他们聚集在一起,商谈这件事的时候,他们的想法似乎出现了分歧。 因为信念崩塌而失去了动力的阮籍,此刻变得有些不同了,王肃的学说给了他全新的启发。 阮籍同样是个经学家,虽然比不上王肃,但是造诣还是有的,阮籍当即就认可了王肃的学说,毕竟他那种追求更高层次的主张,也同样得到了王肃的认可,甚至被王肃认为是在在太平世里保持巅峰国力的治国经学。 可刘伶却保持着不同的看法,刘伶认为,这只是王肃为了帮着皇帝完成大一统而编撰出来的,不必理会。 而其余几个名士,各自的想法却都不太一样。 其中感触最大的应该就是嵇康了。 嵇康是很支持曹髦的,可同样,他反对曹髦的残酷政策,他认为应当采用无为而治的手段,并且认为当下的政策会给后来带来隐患,可是在接触了王肃的经学之后,他猛地醒悟,这只是暂时之法啊。 比起他无依据的反对,王肃的想法更具备说服力。 阮咸几乎是反对王肃的,他觉得王肃的学说就是在淡化玄学,这是用儒学来吃玄学,利用玄学的壳子来讲儒学的道理,根本就是错误的东西。 他们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。 第24章 放手去做 而此刻的曹髦,心思却并不在这经学的问题上。 他今日召见了两位大臣。 一个是老熟人裴秀,而另外一个人,则是被囚禁在府内的石苞。 石苞最初是来洛阳求功劳的,可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,前脚刚走,后脚就爆发了叛乱,叛军还是他带出来的。 石苞还没从这个阴影里走出来,就遇到皇帝大力整顿官吏,而他这個从前的贪官污吏更是遭受了清算。 双重打击之下,这位别说是升官了,连自己最初的官爵都没能保留下,直接打成白身,享受了司马昭的待遇,被囚禁在府内,反省自己的过错。 今日得到皇帝的召见,石苞的内心格外的复杂。 他也不知道这次是福还是祸。 皇帝是要处死自己还是准备启用自己呢? 当他看到一同跟自己一同前来的人是裴秀的时候,同时松了一口气。 虽然他不知道庙堂内的任免,但是裴秀不太可能是刑部的官员,裴秀跟诸多大族的牵扯太多,而且本身就不是那种很正直刚烈的人,是能不做事就绝对不做的类型,怎么可能在刑部担任官职呢? 既然是跟裴秀出现在这里的,那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吧?? 裴秀此刻很是无奈。 这些时日里,他被召见的次数比钟会还要多! 怎么陛下就如此看重自己呢? 明明自己从一开始都不曾表态,稀里糊涂就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心腹,如今更是被群臣认为是可以跟钟会媲美的宠臣。 怎么现在出什么事陛下都会先想起自己来呢?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