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上发觉不对劲的。 李澈压根没有隐瞒消息。 占了东京汴梁,打下三五州府,全盘接收了辽军的装备马匹,李澈选择直接称帝。 虽然有缓称王一说,但此间小国林立,不先称个帝,出师都无名。 宋国上下一脸懵逼。 更懵逼的是他们人已经到了江南,江南各地官府却不让他们入城,甚至敲起了战鼓,俨然一副对敌的态度。 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。 古有田氏代齐,前有陈桥兵变,今有李氏窃国。 宋国富庶,皇宫也修建得极为精美,比李澈印象里的小了一些,只是两个人住倒也显得有些空旷了,宋帝临走前带走了宫妃百人,宫女太监随行近千,把一些年老体力不支的宫人遣散,李澈便又把这些人挑了一部分重新征回来,留在宫中侍候。 李凝没住太远,她也不适合住在后宫里,便就近住在李澈的旁边。 这时李澈手下还只有武将,没能建起一整个朝堂来,倒也省得有人参本,除了宫人们背后稍稍议论几句,也没什么风声。 有时李凝觉得,两座宫殿也嫌远了,兜兜转转,她最怀念的却是从前和李澈一起,住在一个小院子里的平凡日子。 第176章 那一条小天龙(13) 李澈称帝之后, 当即下令诛杀前宋皇室。 一个王朝就算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, 也少不了忠诚之士, 不光是臣子, 还有臣民, 江湖人嘴上骂得再厉害,也自认宋人,而非什么听都没听过的应国。 宋国皇室但凡有一条血脉活着, 这些人的心里就会抱着一丝希望, 唯有泯灭了这份希望,才能省去许多麻烦。 至少李澈一点都不想过上天天被人惦记脑袋的日子。 事实上, 李应代宋以来, 原本的宋国境内就发生了不少异动, 有的是州府作乱,有的是百姓闹事,更有人组织义军意图援救天子,无奈拜宋国对军务的政策所赐, 就连组织义军的首领也是文官, 实在很难成事。 新近建国,本该内定国乱, 外交邻邦,不管心里抱着什么想法, 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, 但李澈不仅拒绝了辽国议和, 更乘胜追击, 一路打到原宋辽边境,直把深入中原的辽军杀了个全军覆没。 宋国富庶,国力虽弱,但只是支撑战事,国库里积压的钱粮足够打到阴山草原。 李澈建国之后便开始了内定国乱,外伐诸国的征程。 旁人单线作战尚要拉拢战友,他两线作战兵粮齐备,如果不是武将稍有欠缺,三线作战也未必不可。 看上去有些像是这个新登基的皇帝疯了,然而李澈上辈子也不是没做过两线开战的事情,比起上辈子,他在江南以及东南沿海的经营也不是没花功夫,虽然看上去有些像是横空出世,但这实际上是三年不鸣,一鸣就要惊人。 宋室在东京禁军的重重护卫下死伤不少,宋国皇帝被不知名刺客刺杀之后,新扶上位的小皇帝也死于惊马,过不多久,宋室被围困山中,李澈命人在山下喊了五天五夜,主要也就是招降宋臣,只招下来小猫三两只,确认了留在山上的都是对宋室忠心不二的臣子之后,李澈叹息几声,让人烧了山。 该敬得敬,该杀要杀。 宋室灭亡后,来刺杀李澈的人以报复居多,除了死在山中的人亲朋故旧要来找他报仇,更有诸多江湖人士以杀国贼为名要来害他性命。 李澈也能理解。 他对家国没什么概念,是因为他出身的大夏王朝太强盛,强盛得没有任何教导百姓忠君爱国的必要,人分三六九等,贱籍注定要被一生奴役,平民只能本本分分,最大的奢望也不过是考了科举跳出阶层,再往上便是一些血统贵胄,他们也许对王朝的归属感更深,但这份归属感究竟是来源于国本身,还是那自小享受的荣华,就很难说了。 换算一下思想,以国比家,一个人倘若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了许多年,忽然有个人闯进门来,打杀了家主,抢占了家园,那么但凡是个人就要动手。 不管打不打得过。 李澈对这些人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,连杀的必要都没有,关一关,等到什么时候大赦就一起放了,反正也掀不出风浪来。m.DxszXE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