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天兵在1917

462 煮熟的鸭子飞了


,更可怕的是那群家伙的效率更高,每每让他们这些坦克手干瞪眼没办法。

    “营长不该呼叫支援的!”老赫姆斯特拉很郁闷的抱怨着。

    但他也就是能抱怨一下而已,因为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可不管他们是什么感受,扫荡战场上的敌人才是他们的重点。

    不管多么强大的坦克,不管其正面装甲有多么厚实,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,其天灵盖肯定厚不了。一般也就是二三十毫米的均质装甲而已。而这对于空中的战机而言,实在不算什么,一通火箭弹砸下去,分分钟就成渣渣了。

    实话实说,到了1944年,红军已经不是1941年的那只红军了,可能在单项武器上的绝对优势已经没有了,但是体系化的战斗力已经初步具备。就比如这场战斗,哪怕是没有t-54,参战的仅仅是t-34或者t-35,在地面完全被吊打,但是每个机械化军都配备有直属的陆航团,只要天气允许武装直升机随叫随到,一样能血洗德军的重装猛兽。

    甚至没有直升机一样也能呼叫空军的伊尔-2或者苏-2,反正完全不用像德国人一样,装甲部队一旦受挫,就什么也搞不定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不是说红军就不注重装甲部队的发展了,几大设计局是摩拳擦掌准备榨干t-54身上的每一滴潜力。下塔吉尔设计局的卡尔采夫首先采取行动,决心将t-54变成一种真正的重型坦克,他的思路很简单,保留t-54a系列原有的火力和火控,采用马力更大的b-55发动机(580马力),削弱t-54a炮塔后半球的装甲,转而加强其正面装甲。

    通过这一番加减,并调整了底盘之后,卡尔采夫称之为t-54m型的重型坦克就此诞生了,该坦克总体布局依然跟t-54大同小异,只不过大大增强了正面装甲。炮塔正面加强到200毫米到230毫米(弧度不同)的水平。至于其首上依然维持在120毫米60度水平(等效240毫米垂直装甲)。

    在卡尔采夫看来,这样的t-54才算得上固若金汤,不过他这个最先提出来的方案却没有得到军委的肯定。原因是在实车测试中,这个正面装甲大大加强的t-54m型第一和第二对扭杆悬挂压力太大,容易折断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方案也就暂时搁浅了,而第二个出场对t-54下手的就是科京。这位一直玩重型坦克的裙带关系户在老丈人倒台之后,混得相当的不理想。尤其是随着Вn-2重坦停产,他也必须给自己的设计局找一条活路了。

    科京的想法同卡尔采夫差不多,也是从强化t-54的防御力下手,不过他更激进一点,他直接给t-54换了一个更硕大的炮塔,正面半球的防御力达到了190毫米到250毫米的水平,而首上装甲也加强到了120毫米60度水平。为了避免卡尔采夫的那种悲剧,他还特别加强了前两对扭杆悬挂。科京的这个版本自称为t-54k,也就是他改进的t-54。

    这个版本大问题倒是没有,而且其装甲防御力确实相当的强大,但是其机动性却恶化了,增加了近六吨多重量后,t-54k全重达到了近43吨,而发动机依然是b-54(520马力),单位功率只剩下12.09马力/吨,虽然也还过得去,但是跟原版的t-54相比无疑还是差了很多。

    而真正要了t-54k老命的还是其采用的主炮,为了突出这是一款重型坦克,科京将Вn-2的122毫米d-25t装上了t-54k,其原意无非是加强其攻坚能力,因为用大口径榴弹轰工事更给力。但是,d-25t却是有问题的,支援步兵战斗其却是不错,但是反装甲能力却比100毫米的d-10t要弱不少。

    按照科京这个思维搞出的t-54k完全可以看做改版的Вn-2重型坦克。但是在1944年,尤其是当豺狼虎豹露面之后,军委对未来装甲兵的规划有了变动,在未来t-34和t-35系列将不会继续大规模生产,将逐渐的从装甲部队中坚的位置上退下去,而用于取代他们的正是t-54系列。

    t-54将不在是什么重型坦克,而是中型坦克。这也就决定了t-54最重要的任务是装甲突击和消灭敌人的中型坦克,反装甲能力要高于支援步兵的能力。所以d-25t这个炮是怎么也不合格的。

    按道理说,科京顺应要求将主炮换成d-10t不就完了,但是这位已经走火入魔了,他选择了s-70加农炮(130毫米口径,也就是历史上is-7装备的那门巨炮),他认为这下反装甲打工事都没话说了吧?不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,s-70确实威力巨大,但是要装上t-54还是很费劲的,科京不得不再次扩大炮塔和座m.dxSZxEdU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页 天兵在1917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