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有翰林院的孔目(未入流官员)把他们这些庶吉士带到一间明亮的房屋,里面摆有十套桌椅,介绍说这是他们这些庶吉士办公的地点了。 顾青云舒了一口气,有个自己的地盘就好,虽然是集体办公。 他和方子茗两人找了个一前一后的位置坐下,他们报到的时间已经算是很晚,除了有一位四川的庶吉士还没来报到,其他七位都到了。 大家早就在殿试后聚会过,都是熟悉的人,所以现在一见到他们,打完招呼后,顾青云还算是放松。 一问才知道,他们都只是比他们来早十几天而已,不过已经各自分配有任务了,匆匆说几句后,大家还不太熟悉环境,不敢大声说笑,只好埋头忙活着。 顾青云看着桌子上摆放的笔墨纸砚,一一细看后,发现都是质量上乘的,这让他见猎心喜。 现在没人理会自己,顾青云只能随手在桌子上拿起一本诗集翻看打发时间。 翰林院是正五品的衙署,最高领导是正五品的学士,姓吴,顾青云见过他,是一个大约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,面无胡须,五官端正,是朝内外名声很大的名士。他和对方打过交道,知道对方说话简短有力,做事很干练。 据说吴学士的书法造诣非常高,还在诗赋、天文地理方面有所涉猎,知名度非常高。 他的手底下有四名从五品的官员,分别是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,各有两名。 顾青云觉得,这就是他们翰林院的领导班子。此时他们正在开早会,等开完会,估计就是安排他们干活的时候。 没让他们等多久,吴学士就召集大家在庭院中开会,把顾青云、方子茗两人简单介绍一下,并指定一名苏姓侍讲做他的教习。 方子茗的教习是那名姓岑的侍读官,同样的正六品。 顾青云有些惊讶,这是张修远说过的岑侍读,据说他不怎么好相处啊。 至于教习,这是翰林院对庶吉士的培养,都是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,而教习是从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中选择学问优异者担任的。 他没时间惊讶,苏大人很快就把他叫到一旁。这是一个留有美须的中年人,大约四十五六岁,身材高高瘦瘦的,面容普通,很是和蔼的样子。 相互行礼,报了姓名后,顾青云知道面前的苏大人名字是苏秋意,非常有……诗意的名字。 “慎之,你擅长什么?”苏秋意很亲切地称呼他的字。 顾青云腼腆一笑,道:“学生只在算学方面好一点点。” 苏秋意点点头,捋了捋胡子,道:“你太谦虚了,能考中庶吉士的,各方面都是好的。” 顾青云只是笑笑,摸摸鼻子不说话。 “这样吧,这几天本官还有急事忙,你就先了解咱们翰林院的事,特别是修史方面的,等本官忙完再具体安排你做事。”苏秋意说了一句,脸上露出歉意。 顾青云点点头,只能应是。 于是,接下来的时间里,顾青云只能自己找书看了。幸亏在翰林院内有藏书很丰富的皇家藏书楼,里面收藏丰富,外面难得一见的历代典籍和孤本珍本,这里大多数都有。 因为这个,顾青云看得不亦乐乎,没有人理会自己不要紧,有书看就行。反正他现在是新人,少说话多看书就是了。 至于苏秋意说的修史,这的确是翰林院的大事。事实上,这是整个夏朝的大事。 为前朝修史,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的,是天下之主。除了这个,顾青云估计还有以史为镜的意思。 前朝的历史本朝来修,这是唐朝之后的惯例。 唐朝之前的史书似乎都是私人或史官编写,到了唐朝,第一次出现由皇帝组织参与,学者集体编写史书的情况。从这里开始,中国之后的官修史书都是集体编撰,这个习惯延续至今。 现在他们夏朝也是这样,要编撰华朝的正史,这个决定从洪正三年就开始了,到现在还没编撰完。 修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,由当朝丞相带头,其他几名大学士作为副手,地点放在翰林院,所以整个翰林院的人也要参与进去。此外,皇帝还会号召在野的博学之人参与进来。 顾青云估计自己以后也能参与,只是作为打下手的存在。他现在还是新人,这么严肃宏大的事还轮不到他,最多是校对一下错别字之类的。 只要一想到修史馆里的那些大牛,顾青云就很是激动。 如果他们能指点一两m.DXSzxeDU.cOM